高士咏(其二十)荷蓧晨门

荷蓧隐耕艺,晨门潜抱关。

道尊名可贱,理惬心弥闲。

混迹是非域,纵怀天地间。

同讥孔宣父,匿景杳不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荷蓧耕作隐居生活,清晨守门人悄悄把关闭合。
追求大道名声何足贵,道理相合心中更显悠然自得。
在世俗的纷扰中混同身影,放纵情怀于广阔的天地之间。
同样讥讽孔子这样的圣人,悄然归隐,行踪难觅不再回返。

注释

荷蓧:背着耕作用的竹器蓧,象征隐居农耕生活。
晨门:清晨守城门的人,这里比喻隐士。
抱关:守门,比喻隐居不出仕。
道尊:尊崇大道,指追求高尚的道德或哲学境界。
名可贱:不看重名声,意即名声可以轻视。
理惬:道理相合,心里感到满意。
心弥闲:心情更加闲适。
混迹:混同于众,在其中而不显眼。
是非域:充满是非纷争的社会。
纵怀:放纵情怀,自由地展现内心情感。
天地间:广阔的自然世界,也指心灵的无限空间。
同讥:一同讥讽,表示与某些人的观点一致。
孔宣父:对孔子的尊称,这里代指儒家代表的入世思想。
匿景:隐藏形迹,比喻彻底隐居。
杳不还:远去而不再回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高士咏(其二十)·荷蓧晨门》。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

“荷蓧隐耕艺”,这里的“荷蓧”指的是水中的荷花,它们在水面下隐藏着根茎,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修养和才艺。晨门潜抱关,则表现了诗人清晨独自一人对大自然的情感投入和精神寄托。

“道尊名可贱”,这里的“道”指的是诗人追求的道德和理想,"尊名"则是指外界对于诗人的称赞与荣誉。诗人认为这些世俗的评价不足挂齿,因为它们往往与内心的真正价值不符。

“理惬心弥闲”,诗人表达了对内在修养的重视,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修正,才能使心灵更加宁静和自在。

“混迹是非域,纵怀天地间”则描绘了诗人超脱世俗是非,胸怀博大愿景的境界。诗人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宇宙相连,达到了一种高远和自由的状态。

最后两句“同讥孔宣父,匿景杳不还”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如孔子、宣子)的批评态度,以及对世俗观念的背离。"匿景杳不还"则是说诗人选择隐居,不再返回尘世。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收录诗词(129)

吴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士咏(其二十八)颜歜

高哉彼颜歜,逸气陵齐宣。

道尊义不屈,士重王来前。

荣禄安可诱,保和从自然。

放情任所尚,长揖归山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

吾友从吏隐,和光心杳然。

鸣琴正多暇,啸侣浮清川。

风霁远澄映,昭昭涵洞天。

坐惊众峰转,乃觉孤舟迁。

崖屿非一状,差池过目前。

徘徊白日暮,月色江中鲜。

真兴殊未已,滔滔且溯沿。

时歌沧浪曲,或诵逍遥篇。

酣畅迷夜久,迟迟方告旋。

此时无相与,其旨在忘筌。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

驰光无时憩,加我五十年。

知非慕伯玉,读易宗文宣。

经世匪吾事,庶几唯道全。

谁言帝乡远,自古多真仙。

馀滓永可涤,秉心方杳然。

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

安用感时变,当期升九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舟中夜行

榜人识江路,挂席从宵征。

莫辨洲渚状,但闻风波惊。

阴云正飘飖,落月无光晶。

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

何时达遥夜,伫见初日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