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答庐陵彭士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与被回答的人彭士先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和文学上的交往。
昔牧昌黎州,尝负君诗债。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曾在昌黎州担任牧守时,就已经承载着对彭士先的诗歌交付的责任。这里的“负君诗债”意味着刘克庄过去可能向彭士先承诺过要赠送或回应他的诗作,但当时尚未兑现。
今使番君国,又辱君访逮。
这两句说明作者现在被派遣到另一个国家去,而这个任务又一次让他感到有愧于彭士先,因为他可能要么是再次请求彭士先的帮助,要么是因为自己将远离而不能即时相见。
稍讶颜发非, 因感岁月迈。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感到自己的头发已经开始变白,但心中的文学情操仍旧如昔日一般,对于彭士先的诗歌依然充满敬仰。
君气不惰归, 君诗有光怪。
这里赞美彭士先的诗作,认为他的诗歌充满了奇特和光彩,即使作者自己没有时间回去,他也能感受到彭士先诗歌所散发出的非凡气息。
乍观祛目眚, 徐听惊耳聩。
这两句描写作者阅读彭士先诗作时的震撼场景,虽然只是稍微观看(“乍观”),但已经让他感到眼睛为之一亮(“祛目眚”),并且细心倾听之下,更是让他的耳朵为之震动(“徐听惊耳聩”)。
奈何行推敲, 不使坐赓载。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品味彭士先诗作的遗憾。他感到自己一直在忙碌和奔波之中(“奈何行推敲”),却没有给予自己安静坐下来慢慢享受和学习这些诗歌的机会。
茫茫彭蠡津, 众水之所汇。
这两句借用地理环境来比喻文学上的交流。彭蠡津是一个汇聚众水的地方,象征着彭士先的诗歌如同一处广阔的水域,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汲取。
投竿鳌堪钓, 拔剑鲸可脍。
这两句通过打鱼和烹饪美味食物的形象,来赞扬彭士先诗歌中的深度和美味。就像捕捉到珍奇之物一样,每读一遍他的诗,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享受。
兹事要力量, 斯文极变态。
这两句强调了文学创作需要的是力量和才华,以及彭士先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他的文章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风貌。
吾方困缿筒, 君亦挑布袋。
这两句表明作者与彭士先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努力创作。刘克庄用“困缿筒”比喻自己写诗时的心力交瘁,而彭士先则被描绘为挑选布匹一样精心选择和安排自己的文字。
人生并合难,况复各老大。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友情难得以及共同的岁月流逝之感慨。作者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能够真正相互理解和支持是多么不易,更何况他们都已经步入老年,这种情谊更显珍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文学创作和友情的深刻体悟,展现了作者对于彭士先及其诗歌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充分回应彭士先诗债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