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碧玉箫(其六)

席上樽前,衾枕奈无缘。柳底花边,诗曲已多年。

向人前未敢言,自心中祷告天。

情意坚,每日空相见。天,甚时节成姻眷!

形式:

鉴赏

这首元代关汉卿的《双调·碧玉箫(其六)》描绘了一段深深的情感纠葛。诗人以宴会和床笫之景为背景,表达了主人公与所爱之人之间难以亲近的遗憾。"席上樽前,衾枕奈无缘",暗示了他们虽然身处同一场合,却无法坦然相待,暗示了情感的压抑和无奈。

"柳底花边,诗曲已多年",通过柳树和花朵的意象,寓言了时光荏苒,诗人已经用诗歌记录下多年的思念之情。然而,他"向人前未敢言,自心中祷告天",表明他内心的感情深藏不露,只能在默默祈祷中寄托希望。

"情意坚,每日空相见",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持,尽管每天只能空望着对方,感情却日益坚定。最后,他向天发出疑问:"天,甚时节成姻眷!"表达了对何时能与心上人结为连理的深深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和自然景象,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爱情渴望和挣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61)

关汉卿(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 号:已斋(一作一斋)
  • 生卒年:约1220年──1300年

相关古诗词

【双调】碧玉箫(其七)

膝上琴横,哀愁动离情。指下风生,潇洒弄清声。

锁窗前月色明,雕阑外夜气清。

指法轻,助起骚人兴,听,正漏断人初静。

形式:

【双调】碧玉箫(其八)

红袖轻揎,玉笋挽秋千。画板高悬,仙子坠云轩。

额残了翡翠钿,髻松了柳叶偏。

花径边,笑捻春罗扇。玉腕鸣黄金钏。

形式:

【双调】碧玉箫(其九)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形式:

【双调】碧玉箫(其十)

笑语喧哗,墙内甚人家?度柳穿花,院后那娇娃。

媚孜孜整绛纱,颤巍巍插翠花。

可喜煞,巧笔难描画。他,困倚在秋千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