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

屏欲除奢政返淳。叨恩监守恋晨昏。

圣德无为同混元。长欢膝下镇承恩。

天皇万福振长源。策蹇叨荣青琐门。

鹓池滥职奉王言。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是唐代皇帝李治所作,其内容表达了对君主圣德的颂扬与感恩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君主无为之治的认同与赞美。

首句“屏欲除奢政返淳”,诗人以“屏欲”开篇,寓意去除欲望,回归简朴的政治之道,体现了对政治清廉的向往。接着“政返淳”则直接点明了政治应回归淳朴、简练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

“叨恩监守恋晨昏”,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在君主身边任职,每日早晚都充满对君主的眷恋与忠诚,体现了对君主的深厚感情和对职务的敬畏之心。

“圣德无为同混元”,诗人高度赞扬君主的圣德如同宇宙般广大深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了与天地同德的境界,这是对君主治国理念的高度肯定。

“长欢膝下镇承恩”,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君主膝下享受长久的欢乐,并始终铭记君主的恩惠,体现了对君主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君臣关系的和谐描绘。

“天皇万福振长源”,诗人祝愿君主万福绵长,如同江河之源永不停息,表达了对君主健康长寿、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策蹇叨荣青琐门”,诗人自谦地位虽低微,却有幸进入皇宫,享受荣华,体现了对君主给予的机会和恩宠的感激。

“鹓池滥职奉王言”,诗人最后提到自己在鹓池(皇宫内的池塘)任职,虽然职位卑微,但能奉命传达君主的旨意,表达了对职责的认真履行和对君主旨意的忠诚执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君主的崇敬、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君臣和谐关系的赞美,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的颂歌。

收录诗词(11)

李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 字:为善
  • 生卒年: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游石门山

维舟清溪泊,徐步石门瞻。

窾屈借岩洞,空□□□纤。□飞下习□,响。

形式: 古风

寻法华寺西溪联句

常愿山水游,灵奇赏皆遍。

云端访潭洞,林下徵茂彦。

枕石爱閒眠,寻源乐清宴。

探幽渐有趣,凭险恣流眄。

竹影思挂冠,湍声忘摇扇。

旁登樵子径,却望金人殿。

萝叶朝架烟,松花暮飞霰。

蝉声掩清管,云色缘素练。

从事暮澄清,看以得方便。

攀崖屡回互,绝迹无健羡。

野客归路逢,山僧入林见。

云林会独往,世道从交战。

塔庙年代深,云霞朝夕变。

潜流注隈隩,触石乍践溅。

逸兴发山林,道情忘贵贱。

临流日复夕,应接空无倦。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云门寺小溪茶宴怀院中诸公

喜从林下会,还忆府中贤。

石门云路里,花宫玉笥前。

日移侵岸竹,溪引出山泉。

猿饮无人处,琴听浅溜边。

黄粱谁共饭,香茗忆同煎。

暂与真僧对,遥知静者便。

清言皆亹亹,佳句又翩翩。

竟日怀君子,沉吟对暮天。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征镜湖故事

将寻炼练药井,更逐卖樵风。

刻石秦山上,探书禹穴中。

溪边寻五老,桥上觅双童。

梅市西陵近,兰亭上道通。

雷门惊鹤去,射的验年丰。

古寺思王令,孤潭忆谢公。

帆开岩上石,剑出浦间铜。

兴里还寻戴,东山更向东。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