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歌词

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

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

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

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

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馀赀。

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

形式: 古风

翻译

明亮的月光照在你的宴席上,白露沾湿了我的衣裳。
请你把酒杯斟满,倾听我疯狂的歌吟。
人到五十岁以后就开始衰老,二十岁以前则过于懵懂。
日日夜夜过得飞快,转眼间又能剩下多少时光。
活着的时候如果不快乐,死后留下再多的财富又有什么用。
何必在意黄土之下的富贵,华美的珠被玉棺又如何呢。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
君席:你的宴席。
白露:秋天的露水。
劝君:请你。
酒杯满:酒杯斟满。
狂歌词:豪放不羁的诗歌。
五十已后:五十岁以后。
衰:衰老。
二十已前:二十岁以前。
痴:懵懂无知。
昼夜:白天和黑夜。
分半:平分。
其间:这期间。
几何时:还有多少时间。
生前:活着的时候。
不欢乐:不快乐。
死后:去世后。
有馀赀:留下很多财富。
焉用:何必用。
黄墟下:黄土之下,指墓地。
珠衾:华美的珠被。
玉匣:贵重的玉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狂歌》。诗中通过对比明月照在朋友席上的光辉和白露沾湿自己衣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饮畅谈、尽情欢乐的愿望。劝酒和唱狂歌,是诗人倡导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两句,描绘出人生的两个阶段:年过五十开始走向衰老,而在二十岁之前往往因为年幼无知而显得有些愚痴。这两句话强调了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则是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光阴迅速的无奈和叹息。

最后两句"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馀赀。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进一步强调了及时行乐的思想。黄墟指的是古代皇帝或贵族死后的陵墓,而珠衾玉匣则是豪华的葬礼用品。诗人认为,这些都不能带到死后,生前不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是在死后留下一些无用的物质财富,是没有意义的。

总体来说,这首《狂歌》通过对生活场景和人生哲理的描绘,传达了诗人主张及时行乐、珍惜光阴的思想。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纳粟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

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

形式: 古风

花下对酒二首(其一)

蔼蔼江气春,南宾闰正月。

梅樱与桃杏,次第城上发。

红房烂簇火,素艳纷团雪。

香惜委风飘,愁牵压枝折。

楼中老太守,头上新白发。

冷澹病心情,暄和好时节。

故园音信断,远郡亲宾绝。

欲问花前尊,依然为谁设。

形式: 古风

花下对酒二首(其二)

引手攀红樱,红樱落似霰。

仰首看白日,白日走如箭。

年芳与时景,顷刻犹衰变。

况是血肉身,安能长强健。

人心苦迷执,慕贵忧贫贱。

愁色常在眉,欢容不上面。

况吾头半白,把镜非不见。

何必花下杯,更待他人劝。

形式: 古风

花前叹

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岁课年功头发知,从霜成雪君看取。

几人得老莫自嫌,樊李吴韦尽成土。

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花前置酒谁相劝,容坐唱歌满起舞。

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