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颜使君真卿王员外圆宿寺兼送员外使回

鲁公邀省客,贫寺人过少。

锦帐惟野花,竹屏有窗筱。

朝行石色净,夜听泉声小。

释事情已高,依禅境无扰。

超遥长路首,怅望空林杪。

离思从此生,还将此心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翻译

鲁公邀请省政府的客人,寒酸的寺庙人迹罕至。
锦绣的帷帐旁只有野外的花朵,竹制的屏风上映着窗边的小竹。
早晨行走时石板路干净清新,夜晚能听到细微的泉水声。
佛事已然高深,依随禅境不受打扰。
在遥远漫长道路的起点,惆怅地望着空旷树林的顶端。
离别的思绪从这里开始,也将这份心情在这里做个了结。

注释

鲁公:指某位地位高的官员,可能以‘鲁’为封地或姓氏。
省客:来自省政府的宾客。
贫寺:简陋、清贫的寺庙。
人过少:很少有人来往。
锦帐:装饰华美的帷帐。
野花:野外自然生长的花朵。
竹屏:用竹子制成的屏风。
窗筱:窗边细小的竹子或指窗格精致的样子。
朝行:早晨行走。
石色净:石板路显得干净清澈。
夜听:夜晚时分聆听。
泉声小:细微的泉水流动声音。
释事:佛教的仪式或佛事活动。
已高:已经达到了高深的境界。
依禅:依靠禅宗的修行。
境无扰:心灵境界不被外界干扰。
超遥:遥远。
长路首:漫长道路的起点。
怅望:惆怅地远望。
空林杪:空旷树林的顶端。
离思:离别的思绪。
从:从这里。
此心了:将这份心情做个了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客人在寺中与鲁公相聚的宁静景象。"贫寺人过少"表明寺庙偏僻,人迹罕至。"锦帐惟野花,竹屏有窗筱"则是对寺内环境的一种描写,其中“锦帐”指的是用野花装饰的床帏,“竹屏”和“窗筱”都是借用自然材料构建的简陋屏风和窗棂,体现了寺庙的清贫与自然融合。

"朝行石色净,夜听泉声小"描绘了白天踏着清洁的石板路,晚上聆听微弱的泉水声音,这些都是静谧生活中的细节。"释事情已高,依禅境无扰"则表明诗人对世事的超然和寺庙内外禅修环境的纯净。

"超遥长路首,怅望空林杪"中“超遥”意味着远离尘嚣,“长路首”是指那条通往寺庙的小道,而“怅望空林杪”则是诗人在这宁静之地产生的对远方或某种情愫的深切思念。

"离思从此生,還将此心了"表达了诗人在这里萌发的别离之情,以及希望能够解脱这种情感纠缠的心愿。整首诗通过淡定和宁静的情境,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禅意。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姑苏行

古台不见秋草衰,却忆吴王全盛时。

千年月照秋草上,吴王在时几回望。

至今月出君不还,世人空对姑苏山。

山中精灵安可睹,辙迹人踪麋鹿聚。

婵娟西子倾国容,化作寒陵一堆土。

形式: 古风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

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

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

凤翅山中思本寺,鱼竿村口望归船。

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

他日相期那可定,闲僧著处即经年。

形式: 古风

杼山上峰和颜使君真卿袁侍御五韵赋得印字仍期明日登开元寺楼之会

道情寄远岳,放旷临千仞。

香路延绛驺,华泉写金印。

日欹诸天近,雨过三华润。

留客云外心,忘机松中韵。

灵嘉早晚期,为布东山信。

形式: 古风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

青云何润泽,下有贤人隐。

路入菱湖深,迹与黄鹤近。

野风吹白芷,山月摇清轸。

诗祖吴叔庠,致君名不尽。

身当青山秀,文体多郢声。

澄澈湘水碧,泬寥楚山青。

时人格不同,至今罕知名。

昔贤敦师友,此道君独行。

既得庐霍趣,乃高雷远情。

别时春风多,扫尽雪山雪。

为君中夜起,孤坐石上月。

悠然遗尘想,邈矣达性说。

故人不在兹,幽桂惜未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