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随色摩尼珠颂

摩尼不随色,色里勿摩尼。

摩尼与众色,不合不分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摩尼”为题,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中的“摩尼珠”这一概念,来阐述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摩尼珠在佛教中象征着智慧与光明,能够穿透一切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诗中通过“摩尼不随色,色里勿摩尼”的开篇,强调了摩尼珠(智慧)与世间万物(色)的关系,即摩尼珠并非依附于任何物质形态而存在,它独立于一切表象之外,却又无处不在,贯穿于所有色彩之中。

接着,“摩尼与众色,不合不分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关系,表明摩尼珠与世间万物既不相合也不相离,它既是独立的存在,又与世界紧密相连。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智慧与现实世界并非对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智慧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间现象中洞察本质,同时,真正的智慧也能够引导人们超越表面现象,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思,通过摩尼珠这一象征物,探讨了智慧与现实、内在与外在之间的微妙关系,鼓励读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既要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又要学会与世界和谐共存。

收录诗词(13)

文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鲁,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廿岁受戒绍兴开元寺,后至育王寺从希觉学律。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经籍,希觉视之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时南方兴禅,便南下福州长庆院向慧稜禅师学习。尔后,在地藏院,得桂琛禅师点化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

  • 号:无相
  • 籍贯:浙江余杭
  • 生卒年:885年~958年

相关古诗词

牛头庵颂

国城南,祖师庵。庵旧址,依云岚。兽驯淑,人相参。

忽有心,终不堪。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因僧看经颂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

欲免心中闹,但知看古教。

形式: 古风 押[效]韵

庭柏盆莲颂

一朵菡萏莲,两株青瘦柏。

长向僧家庭,何劳问高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陌]韵

正月偶示颂

正月春,顺时节。情有无,皆含悦。君要知,得谁力。

更问谁,教谁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