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祖师画像赞.三祖

六道暗昏,不碍明洁。毫釐弗差,證甘露灭。

但赤头颅,特讳名氏。离见超情,欲尽世累。

潜溪海山,麻衣风帽。翩然往来,被褐怀宝。

精一其诚,声名俱舍。后世丘坟,犹无知者。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六世祖师的形象与精神境界。诗中以“六道暗昏,不碍明洁”开篇,巧妙地将祖师的修行之路比喻为在混沌的六道轮回中,却能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纯净。接着,“毫釐弗差,證甘露灭”进一步强调了祖师修行的精准与深入,如同甘露般净化心灵,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

“但赤头颅,特讳名氏”则暗示了祖师的修行并非为了个人的名声或荣誉,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众生的慈悲。接下来的“离见超情,欲尽世累”表达了祖师超越了凡人的认知与情感,旨在摆脱世间的一切束缚与累赘。

“潜溪海山,麻衣风帽”描绘了祖师隐居于自然之中,穿着简朴,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翩然往来,被褐怀宝”则形象地表现了祖师虽外表朴素,内心却蕴藏着丰富的智慧与宝藏。最后,“精一其诚,声名俱舍”总结了祖师修行的核心在于真诚与专注,而这些品质最终使他达到了超越名声与物质的境界。

“后世丘坟,犹无知者”则表达了对祖师伟大贡献的敬仰,即使在后世,他的功绩与智慧也未必为世人所熟知,体现了对祖师精神传承的深思与感慨。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六世祖师高尚的精神追求与非凡的修行境界。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六世祖师画像赞.四祖

破头峰下,龙象杂遝。衣付小儿,道传懒衲。

乃尔相违,求人为法。天书至门,坚卧不答。

念诸众生,捕风捉影。十地治之,犹未苏醒。

师发笑曰,何必眩瞑。但勿强名,自然无病。

形式:

六世祖师画像赞.五祖

观前后身,两镜一面。左右对之,三者顿现。

今非昔是,增金以黄。昔非今是,谤沉无香。

已绝死生,岂缠老少。全机现前,常明而妙。

夜江佐舟,吾今渡汝。句中之眼,如水有乳。

形式:

六世祖师画像赞.六祖

是风幡动,眼自遮护。非风幡动,心则显露。

是谓曹溪,显及要旨。欲證之者,勿留汝意。

暂时敛念,妙寂了然。汝自受用,密非我边。

负石舂粮,趁獐逐兔。镜中之空,欲寻无路。

形式:

宝公画像赞

水月道场严净久,空华人世落残馀。

骨埋龙阜谁名宝,却在鹰巢不姓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