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恩南还陛辞后出文明门留别词林知己

双阙凌云晃曙辉,君恩初拜下彤闱。

西山雪霁千峰出,远道天寒一骑归。

翰苑故人多契阔,离筵芳酒又分违。

相思后夜瞻银汉,奎壁光华映紫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士奇在蒙受皇恩后,告别朝廷同僚的情景。首联“双阙凌云晃曙辉,君恩初拜下彤闱”中,“双阙”指的是皇宫的两座大门,这里象征着权力与威严;“凌云”则形容其高耸入云,展现出皇家的雄伟气派。“曙光”和“彤闱”则营造出一种庄严而温暖的氛围,暗示了君主的恩典。颔联“西山雪霁千峰出,远道天寒一骑归”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离开京城、踏上归途的场景。西山雪后的景象,千峰突现,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豁然开朗。而“远道天寒一骑归”,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穿越寒冷的长途跋涉,返回故乡或另一目的地的孤独与坚韧。

颈联“翰苑故人多契阔,离筵芳酒又分违”则转入对与同僚分别的感慨。翰苑,即翰林院,是古代文人聚集之地,此处指诗人与同僚们共事的时光。故人相聚不易,如今又要分别,难免让人感伤。诗人以“契阔”形容友情深厚,但“离筵芳酒”之后,却只能面对“分违”的现实,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无奈。

尾联“相思后夜瞻银汉,奎壁光华映紫微”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思念与期待。在夜晚仰望星空,银汉(银河)代表着无尽的思念,而奎壁(二十八宿之一)与紫微(星座名,象征皇帝)的光芒,则寄托了诗人对朝廷、对君主的忠诚与敬仰。这一联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君恩的感激、对同僚友情的珍惜、以及对未来思念的深切,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对理想的崇高情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十月十六日侍从赴北京出江东门

十月朝天趋蓟北,城中争送向江皋。

朋俦载酒飞觥数,儿子褰裳徒步劳。

满路和风喧鼓吹,中天晴日耀旗旄。

纷纷喜气随行骑,回首钟山紫翠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滁州陪猎次林光䘵韵

日华朝映彩云西,红树青山望不迷。

罝网合围笳鼓振,戈矛分队羽旄齐。

欢呼春动三军色,腾踏风轻万马蹄。

侍从如云陪乐事,郊原霜净不沾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寻醉翁亭故址

空山泉石四无邻,亭构当年已化尘。

前辈文章关气运,后来瞻仰愧乡人。

寒林缥缈荒烟外,霜径逶迤古涧滨。

景物已殊风俗在,壶浆来往见滁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凤阳过宿族兄弘璧夜话

十五离乡今七十,版图已作帝乡民。

田园晚岁治生足,儿女全家习俗淳。

犹有诗书传世业,不胜悲喜见宗亲。

百年杨氏衰兼盛,一夜灯前语向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