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叹(其五)

关东病儒客梁城,五岁十回逢乱兵。

烧人之家食人肉,狼虎炽心都未足。

城里愁云不开城,城头野草春还绿。

五十馀年忠烈臣,临难守节羞谋身。

堂上英髦沈白刃,门前舆隶乘朱轮。

千古伤心汴河水,阴天落日悲风起。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位困顿的文人在梁城作客,五年内遭遇了十次战乱的侵袭。
战火中,人们烧毁房屋,甚至以人为食,连凶猛的狼虎之心也感到不足。
城中的愁云笼罩,即使春天来临,城头的野草依旧翠绿。
作为五十多年的忠诚官员,他面临危难时坚守节操,耻于只为自身打算。
家中厅堂上英雄豪杰英勇赴死,门前仆役乘坐华丽的马车。
千百年来,汴河的水声令人感伤,阴沉的天空、落日和悲凉的风声交织在一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惨状和人民的深重苦难。"关东病儒客梁城,五岁十回逢乱兵"两句表明诗人所在之地频繁遭受战乱之害,即使是幼小的孩童也无法幸免。"烧人之家食人肉,狼虎炽心都未足"则形象地揭示了战争中的人性沦丧和野兽般的残忍。

"城里愁云不开城,城头野草春还绿"一句反映了城中居民的忧虑与外界隔绝的无奈,同时城头上的野草依旧繁盛,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自然界对人类悲剧的冷漠。"五十馀年忠烈臣,临难守节羞谋身"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即使在困境中仍坚守节操、为国捐躯的忠诚之士的敬意。

"堂上英髦沈白刃,门前舆隶乘朱轮"可能暗示着某种审判或处决的情景,而"千古伤心汴河水,阴天落日悲风起"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上的苦难和现实中的不幸的深切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与苦难的愤懑之情和对于英雄忠诚之士的赞美之意。

收录诗词(125)

李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 字:不详
  •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 生卒年:约806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六叹(其六)

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西过阴沙外。

朝凭南雁信难回,夜望北辰心独在。

汉家茅土横九州,高门长戟封王侯。

但将钟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夜宿寒云卧冰雪,严风触刃垂旌节。

丁年奉使白头归,泣尽李陵衣上血。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其一)鹧鸪词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

日斜斑竹阴。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沈。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杂曲歌辞(其二)鹧鸪词

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

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

岭头行人少,天涯北客稀。

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

去年腊月来夏口,黑风白浪打头吼。

橹声轧轧摇不前,看他撩乱张帆走。

逾月始到鹦鹉洲,呜呜暮角喧城头。

逡巡未得见官长,梦寝但觉生愁忧。

军中贤倅李监察,人马晓来兼手札。

教令参谒礼数全,头头要处相称掣。

唐氏一门今五龙,声华殷殷皆如钟。

就中十一最年少,别有俊气横心胸。

巧缀五言才刮骨,却怕柱天身硉矹。

后辈无劳续出头,坳塘不合窥溟渤。

君家三兄旧山侣,方寸久来常许与。

不觉淹留两月馀,风光漫烂生洲渚。

宇文文学儒家子,竹绕书斋花映水。

醉舞狂歌此地多,有时酩酊扶还起。

猥蒙方伯怜饥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酒家债负有填日,恣意颇敢排青缗。

余瞿二家同爱客,园蔬任遣奴人摘。

野狐泉头银叶方,一别十年今再觌。

更有风流歙奴子,能将盘帕来欺尔。

白马青袍豁眼明,许他真是查郎髓。

良会芳时难再来,隙光电影长相催。

扁舟惆怅人南去,目断江天凡几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