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一)

无端桴鼓扰京师,犹记昌陵鼎盛时。

今日黄天传角道,非徒赤子弄潢池。

冠缨且教宫人战,绣镼还充司隶仪。

昼夜金吾曾不禁,未知盗首定何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一)》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事件的深切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思考。

首句“无端桴鼓扰京师”,开篇即以“桴鼓”象征战争的喧嚣,突显了京城遭受扰乱的景象,暗含对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接着,“犹记昌陵鼎盛时”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国家的繁荣与当前的混乱进行对照,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今日黄天传角道,非徒赤子弄潢池”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性。黄天传角道,可能指某种信号或征兆,暗示着时代的变迁;“非徒赤子弄潢池”则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在动荡中挣扎的情景,暗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冠缨且教宫人战,绣镼还充司隶仪”两句,通过宫廷与民间的对比,展现了权力与秩序的失衡。冠缨代表贵族阶层,宫人战可能象征着他们参与到了保卫国家的行动中;绣镼与司隶仪则可能涉及地方官员的角色,暗示了地方治理的混乱。

最后,“昼夜金吾曾不禁,未知盗首定何谁?”两句表达了对社会治安的担忧,以及对盗贼首领身份的疑问,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秩序崩溃的深切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同时也体现了晚清时期社会变革与动荡的复杂性。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二)

九百《虞初》小说流,神施鬼设诩兵谋。

明知篝火均狐党,翻使衣冠习狗偷。

养盗原由十常侍,诘奸惟赖外诸侯。

竹筐麻瓣书团字,痛哭谁陈恤纬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三)

博带峨冠对旧臣,三年缄口讳维新。

仅将儿戏尘羹事,付与尸居木偶人。

绍述政行皆铁案,党人狱起又黄巾。

即今刚赵来宣抚,犹信投戈是义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怀丘仲阏逢甲

沧海归来鬓欲残,此身商榷到蒲团。

哀弦怕听家山破,醇酒还愁来日难。

绕树乌寻谁屋好?衔雏燕喜旧巢安。

朝朝曳杖看山去,看到斜阳莫倚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感事又寄丘仲阏(其一)

万目眈眈大九州,神丛争博正探筹。

何堪白刃张拳党,更扰黄花落地秋。

石破真惊天压己,陆沈可有地埋尤?

前番尚得安身处,莫说寒芜赤嵌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