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三)》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事件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首联“博带峨冠对旧臣,三年缄口讳维新”,描绘了朝廷官员在面对改革时的保守态度。"博带峨冠"形容官员的服饰庄重,"旧臣"指守旧的官员,"三年缄口"暗示了长时间的沉默,"讳维新"则表明他们反对变革。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描绘,揭示了保守势力对新事物的排斥与抗拒。
颔联“仅将儿戏尘羹事,付与尸居木偶人”,进一步批评了保守派对待改革的态度。"儿戏"比喻轻视改革,"尘羹事"暗示改革的琐碎与不被重视,"尸居木偶人"则形象地描绘了保守派在改革中的无能与被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保守派不作为、敷衍改革的不满。
颈联“绍述政行皆铁案,党人狱起又黄巾”,指出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绍述政行"可能暗指改革措施的推行,"铁案"意味着这些措施被视为不可动摇的法律或政策,而"党人狱起"则描述了因改革引发的政治迫害,"黄巾"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混乱或起义。这两句揭示了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尾联“即今刚赵来宣抚,犹信投戈是义民”,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与期待。"刚赵"可能是指当时的两位重要人物,"宣抚"意为安抚,"投戈"指的是放下武器,"义民"则指有正义感的民众。这一联既表达了对可能的和解与和平解决的希望,也隐含了对民众力量的尊重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政治事件的反思,展现了黄遵宪对保守与变革、权力与民意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渴望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