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灵隐至韬光

谁道我无恋,韬光那几盘。

满山红踯躅,一路翠琅玕。

泉不见频响,石如危转安。

金莲池半亩,弗著钓鱼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灵隐至韬光的行旅所见,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

首句“谁道我无恋,韬光那几盘”,诗人以反问开篇,似乎在说,世人或许以为我心无挂碍,但面对这山光水色,心中自有难以言喻的眷恋。接着“韬光那几盘”则暗示着旅途中的某处景致,让诗人驻足流连。

“满山红踯躅,一路翠琅玕”两句,生动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山间红艳的踯躅花与翠绿的竹子交错,色彩鲜明,生机勃勃,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泉不见频响,石如危转安”则通过对比,表现了动态与静态的美。泉水虽未见其声,却能感受到其流动的韵律;岩石看似险峻,实则稳固,象征着内在的平静与坚定。

最后,“金莲池半亩,弗著钓鱼竿”以“金莲”比喻池中之物,可能是荷叶或莲花,暗示着池塘的美丽与宁静,而“弗著钓鱼竿”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纯粹欣赏,不为世俗的功利所动,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坐金莲池上用白居易寄韬光禅师韵

最爱翠鬟处,因之白足家。

鸟衔飞叶竹,鱼上落溪花。

倡和成陈迹,林泉自道芽。

上人者个在,不领一杯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用韬光禅师答乐天诗韵

苾刍林下创开泉,结得茅庵自在眠。

官舍何妨辞玉粒,山池好在是金莲。

想他谢往招来日,仍此行云流水天。

何藉海宁称好古,苕华重见碧峰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泛舟西湖即景杂咏八首(其一)

西湖自是宜舟处,风静波恬舟更宜。

最爱六桥阿那畔,兰桡缓著漫前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泛舟西湖即景杂咏八首(其二)

南高峰复壮高峰,倒景都呈镜里容。

浓抹淡妆称未雅,合称青色两芙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