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戊子二月六日郭正夫先辈招同陶社和韵二律》中的第二首。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焚兰灼艾勿嗟时,揽茝纫芳幸及兹”,诗人以焚香、点燃艾草的动作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但又以采摘兰花、收集芳草的行为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强调了当下时光的宝贵。
颔联“惜逝畏居日月后,蹇修渺与水山期”,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害怕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会错过更多美好的事物。同时,也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希望能在山水之间与他们相聚,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颈联“惭从地下逢弘演,浪向人间诵楚辞”,诗人以古代人物弘演为喻,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同时也提到自己在人世间吟诵楚辞,似乎在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尾联“泉石自敦閒姓字,首山离冢岂余欺”,诗人借泉石自守、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自己追求内心宁静、淡泊名利的心境。同时,对于首山离冢之事的疑问,似乎在思考生死之间的关系,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友情、生死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