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答马用宏朝散

三吴汗漫游,弥月沐风雨。

归来骇贫舍,忽有金刚杵。

岂惟心疾失,顿觉头风愈。

句如冰壶清,格类瓦棺古。

五言有奥境,此段得笺诂。

吾衰久寂寂,笑人忧邓禹。

自贬岂不能,趋竞虞姗侮。

洞庭岩壑秀,信美真吾土。

秋涛浮乾坤,日月互吞吐。

中有七十山,招提称踵武。

归命两足尊,一洗俗谛苦。

但喜经翻贝,那知檄驰羽。

钟鱼走诸刹,衽席讵安处。

洞天隔尘寰,仙境一二数。

毛公金丹成,拔宅已轻举。

空馀朝斗坛,遗址犹可睹。

法城有龙象,今作西山主。

净瓶逗真机,松枝代挥麈。

示我第一义,金篦破昏瞽。

清游怀清标,所恨隔笑语。

茅庐新塈涂,户牖木仅斧。

剧谈伫公来,相望十里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的《和韵答马用宏朝散》。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马用宏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三吴汗漫游,弥月沐风雨”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三吴地区畅游,经历了一个月的风雨洗礼,展现了他们不畏艰难、享受自然之美的精神风貌。接着,“归来骇贫舍,忽有金刚杵”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归家后,面对简陋居所的惊讶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坚韧与豁达。

“岂惟心疾失,顿觉头风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诗人似乎在自然的洗礼下,不仅心灵得到了净化,身体上的不适也奇迹般地得到了缓解。接下来的几句“句如冰壶清,格类瓦棺古”,是对诗文风格的高度评价,将诗人的作品比作清澈的冰壶和古老的瓦棺,既赞美了其文采斐然,又体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五言有奥境,此段得笺诂”则点明了诗人在五言诗创作上的高超技艺,通过注释解读,更能领略其中的深意。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年老后的淡泊心境,笑对他人对功名的追求,同时反思个人的得失,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

“洞庭岩壑秀,信美真吾土”赞美了洞庭湖地区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爱。“秋涛浮乾坤,日月互吞吐”则以壮观的自然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中有七十山,招提称踵武”描绘了山中的寺庙林立,僧侣们步履匆匆,象征着修行者的虔诚与执着。“归命两足尊,一洗俗谛苦”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摆脱世俗烦恼的向往。

“但喜经翻贝,那知檄驰羽”则以佛经与军事文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远超过物质世界。“钟鱼走诸刹,衽席讵安处”描绘了寺庙中的钟声与鱼鼓声,以及僧侣们的生活状态,强调了精神生活的丰富与充实。

“洞天隔尘寰,仙境一二数”再次赞美了自然界的神秘与美丽,仿佛是人间仙境。“毛公金丹成,拔宅已轻举”引用古代传说,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空馀朝斗坛,遗址犹可睹”则以历史遗迹的描述,寄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法城有龙象,今作西山主”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佛法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净瓶逗真机,松枝代挥麈”描绘了僧侣们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对佛法的深入研究。“示我第一义,金篦破昏瞽”则表达了诗人从佛法中获得的智慧与启示,如同金针拨开迷雾,使心灵得以清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友情、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723)

葛胜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字:鲁卿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072~1144

相关古诗词

用宏见和复和一首

荒鸡号将晨,不改风及雨。

高贤两投分,定交从臼杵。

心期久弥坚,胶漆比孰愈。

有初顾隙未,卖友起中古。

五交有形状,孝标能训诂。

邈哉弹冠契,王阳知贡禹。

乘权献巧妍,失时辄轻侮。

管鲍贫时交,此道弃如土。

孟尝唾其面,愤懑聊一吐。

翟公书其门,薄夫常接武。

蹇予不知量,拔士偏寒苦。

见欺多校人,覈实失子羽。

归来蓬蒿园,吊影甘穷处。

知旧弃如遗,那复见比数。

谁知荆州丞,厚德能克举。

任安穷不去,平仲久更睹。

诗文连慰藉,词锋设宾主。

剡藤快展读,如坐对谈麈。

惜哉华国文,乃以观矇瞽。

舂容写河汉,寒窘笑三语。

才凡特俎豆,德薄更藻斧。

玉卮实无当,深恐累称许。

形式: 古风

海昌从中散兄游硖石东西山及赞山而别兄独游黄湾诸山寺宠寄三诗因追述前游却寄

相从十日欢,预恐别泪滴。

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

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

东湖浸坤轴,浩荡鹍鹏击。

方舟稳睡馀,帆已收硖石。

东山号紫微,数殿耸金碧。

我祖鍊金膏,井湫湛寒色。

飙轮已仙去,千古留玉液。

当年善逝师,福壤眼独识。

上方子亭高,俯睨众山脊。

空濛云海宽,想像人境隔。

夜投涵虚阁,万籁森已寂。

软脚旋呼尊,亦复两颧赤。

黎明登西山,岌嶪动人魄。

华榜揭灵池,审公存故迹。

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

道傍两精舍,联步遍游陟。

赞山特超峻,四双旧飞锡。

绿猗环高竿,苍髯矫千尺。

吴越峰峦秀,罗列在几席。

情赏未云厌,六龙俄已昃。

转溪遂分袂,恻怆不能食。

还家得诗筒,妙语粲珠璧。

具载黄湾游,恨不逐飞翼。

流光信驹隙,薄宦只鸡肋。

他年倦招寻,画图追旧历。

形式: 古风

硖石寺闻系猪明不能食

夜闻刺豕声,哀号欲趋死。

黎明肉入馔,念之难启齿。

口腹我可赊,性命彼所恃。

右军惋烹鹅,东家嗅供雉。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七月一日招道祖剧饮

长卿已倦游,十年安泽国。

越鸟巢欲南,鹧鸪飞懒北。

会予亦蹭蹬,从子寄岑寂。

有酒时相邀,欢饮终未剧。

今当大火流,似闻姊丧释。

羽书静追呼,乐禁通考击。

扫除北窗凉,招速东床客。

暂勤车骑都,来辍春秋癖。

白啖苦无赖,红颜因暂惜。

畦蔬撷菘韭,园果剥梨棘。

金齑荐子鹅,银条脍玄鲫。

弓弯舞袖宽,珠贯歌声激。

景升陋三雅,淳于能一石。

拟取醉辖投,慵持诗烛刻。

浮生百年幻,且尽一朝适。

莫待佐稽山,对案空相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