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从中散兄游硖石东西山及赞山而别兄独游黄湾诸山寺宠寄三诗因追述前游却寄

相从十日欢,预恐别泪滴。

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

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

东湖浸坤轴,浩荡鹍鹏击。

方舟稳睡馀,帆已收硖石。

东山号紫微,数殿耸金碧。

我祖鍊金膏,井湫湛寒色。

飙轮已仙去,千古留玉液。

当年善逝师,福壤眼独识。

上方子亭高,俯睨众山脊。

空濛云海宽,想像人境隔。

夜投涵虚阁,万籁森已寂。

软脚旋呼尊,亦复两颧赤。

黎明登西山,岌嶪动人魄。

华榜揭灵池,审公存故迹。

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

道傍两精舍,联步遍游陟。

赞山特超峻,四双旧飞锡。

绿猗环高竿,苍髯矫千尺。

吴越峰峦秀,罗列在几席。

情赏未云厌,六龙俄已昃。

转溪遂分袂,恻怆不能食。

还家得诗筒,妙语粲珠璧。

具载黄湾游,恨不逐飞翼。

流光信驹隙,薄宦只鸡肋。

他年倦招寻,画图追旧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兄长葛胜仲十日之游的欢乐与离别的哀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兄长深厚友情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兄长的深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感。

首句“相从十日欢”开篇即点明了与兄长共度的美好时光,随后“预恐别泪滴”则预示了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接下来的“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表达了希望再次相聚的愿望,体现了兄弟间深厚的羁绊。

“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一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风景,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之美的珍惜。“东湖浸坤轴,浩荡鹍鹏击”则进一步渲染了东湖的壮丽景象,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幅宏大画卷。

“方舟稳睡馀,帆已收硖石”描述了舟行水上的情景,既有宁静之美,也有对旅程结束的感慨。“东山号紫微,数殿耸金碧”则转向对东山的描写,金碧辉煌的寺庙映衬着紫微山的雄伟,展现出一种庄严而又神秘的氛围。

“我祖鍊金膏,井湫湛寒色”这一句则将思绪拉回祖先的传说,井水深寒,似乎蕴含着历史的沉淀与智慧的光芒。“飙轮已仙去,千古留玉液”表达了对先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对美好事物永恒存在的期待。

“当年善逝师,福壤眼独识”则提到了一位高僧,通过“福壤眼独识”这一细节,展现了对这位高僧独特见解的赞赏。“上方子亭高,俯睨众山脊”描绘了亭台楼阁的高耸,以及从高处俯瞰群山的壮观景象。

“空濛云海宽,想像人境隔”通过云海的广阔,表达了对远方世界的想象与向往。“夜投涵虚阁,万籁森已寂”则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场景,万籁俱寂,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宁静之中。

“软脚旋呼尊,亦复两颧赤”这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饮酒畅谈的情景,脸颊泛红,满是欢愉。“黎明登西山,岌嶪动人魄”则描述了清晨登山的壮丽景象,山势险峻,令人震撼。

“华榜揭灵池,审公存故迹”通过华美的牌匾和古老的遗迹,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怀念。“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则赞美了某位高人的智慧与品德,形象地描绘了其坐于高堂之上,衣着朴素,但智慧与道德却无比崇高。

“道傍两精舍,联步遍游陟”表达了对沿途寺庙的探访,每一步都充满了对知识与信仰的追求。“赞山特超峻,四双旧飞锡”通过赞颂山峰的峻峭,以及旧时僧侣的足迹,展现了对自然与宗教的崇敬之情。

“绿猗环高竿,苍髯矫千尺”描绘了绿树环绕的高竿,以及苍老而挺拔的枝干,仿佛是自然界中坚韧不屈的生命象征。“吴越峰峦秀,罗列在几席”则以吴越地区的秀丽山川,比喻为眼前的美景,如同置于案头的艺术品。

“情赏未云厌,六龙俄已昃”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并未满足,太阳却已西斜,时间匆匆。“转溪遂分袂,恻怆不能食”则描绘了与兄长分别时的悲伤与不舍,以至于无法进食。

“还家得诗筒,妙语粲珠璧”通过收到兄长寄来的诗筒,感受到了对方的深情厚意,诗句如珍珠般璀璨。“具载黄湾游,恨不逐飞翼”表达了对未能一同游览黄湾诸山寺的遗憾,希望像飞鸟一样自由飞翔。

“流光信驹隙,薄宦只鸡肋”则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官场生活如同鸡肋,既无味又无奈。“他年倦招寻,画图追旧历”表达了对未来可能的倦怠与对过往美好回忆的追寻,希望在疲倦之时,能够通过画图来回忆曾经的旅行与友谊。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深刻表达了兄弟间深厚的情感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与美好。

收录诗词(723)

葛胜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字:鲁卿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072~1144

相关古诗词

硖石寺闻系猪明不能食

夜闻刺豕声,哀号欲趋死。

黎明肉入馔,念之难启齿。

口腹我可赊,性命彼所恃。

右军惋烹鹅,东家嗅供雉。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七月一日招道祖剧饮

长卿已倦游,十年安泽国。

越鸟巢欲南,鹧鸪飞懒北。

会予亦蹭蹬,从子寄岑寂。

有酒时相邀,欢饮终未剧。

今当大火流,似闻姊丧释。

羽书静追呼,乐禁通考击。

扫除北窗凉,招速东床客。

暂勤车骑都,来辍春秋癖。

白啖苦无赖,红颜因暂惜。

畦蔬撷菘韭,园果剥梨棘。

金齑荐子鹅,银条脍玄鲫。

弓弯舞袖宽,珠贯歌声激。

景升陋三雅,淳于能一石。

拟取醉辖投,慵持诗烛刻。

浮生百年幻,且尽一朝适。

莫待佐稽山,对案空相忆。

形式: 古风

诸人见和复次韵

渊明事独往,谋酒不谋国。

引壶自酌罢,高卧幽窗北。

孤松供盘桓,五柳伴幽寂。

时赴中道邀,未觉体小剧。

八旬弃县令,忻若重负释。

安石登冶城,清谈工剖击。

竹林事游燕,百金费群客。

丝竹聊写情,副此杯铛癖。

岁晚白鸡梦,颓龄天不惜。

二士俱好饮,世运属艰棘。

身今扫閒轩,红蕖荫鲂鲫。

远挹环峰秀,下临湍水激。

得酒且尽欢,何人寿金石。

不如更添烛,夜漏淹晷刻。

醺酣便逃禅,酩酊非阏适。

从教醉谬误,黎明不能忆。

形式: 古风

次韵章婿道祖倧山居

我本丘壑人,负乘辄致寇。

归来卧湖海,梦断三接昼。

尚馀忧国心,带眼日惊瘦。

腾装居景山,飘飘云出岫。

门无长者辙,相见谁肯就。

吾甥相国孙,款我裹粮糗。

禅关有圣解,已语则无咎。

两庵同相攸,卜邻殆天授。

登盘无槟榔,客居必见宥。

富贵应自知,不询唐举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