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天津桥

日暖溪平冰渐销,水声才下内前桥。

山川满眼閒宫殿,草树迷人旧市朝。

每向寻春偏有意,却成怀古更无聊。

洛阳平昔多豪俊,惆怅埋魂不可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阳光温暖溪水渐解冻,水声刚刚流过宫门前的桥。
眼前尽是山水和闲置的宫殿,草木丛中隐藏着昔日繁华的街市和朝廷。
每次寻找春天都怀着特别的期待,却在追忆过往时倍感无趣。
往昔洛阳多有才子豪杰,如今他们的英魂只能令人惆怅,无法召回。

注释

日暖:温暖的阳光。
溪平:溪水平静。
冰渐销:冰开始融化。
水声:流水声。
内前桥:宫门前的桥。
山川:山水。
宫殿:皇宫。
市朝:过去的街市和朝廷。
寻春:寻找春天。
偏有意:特别有意。
怀古:追忆历史。
无聊:感到无趣。
洛阳:古代地名,这里指洛阳。
豪俊:才子豪杰。
惆怅:感到悲伤和失落。
埋魂:埋藏的灵魂。
不可招:无法召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襄的《过天津桥》,描绘了春天时节天津桥周边的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日暖溪平冰渐销”写出了冬去春来,溪流解冻,阳光照耀下的温暖景象。接下来的“水声才下内前桥”通过听觉,描绘了流水潺潺,声音从桥下传来,显得宁静而富有生机。

“山川满眼閒宫殿”描绘了眼前山川与宫殿相映成趣的画面,宫殿静谧而闲适,显示出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草树迷人旧市朝”则暗示了昔日繁华的市井景象已被绿树掩映,令人回味无穷。

“每向寻春偏有意,却成怀古更无聊”表达了诗人寻春时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辉煌历史的怀念,这种怀旧情绪使得他感到些许落寞和无聊。

最后两句“洛阳平昔多豪俊,惆怅埋魂不可招”以洛阳的历史人物为背景,表达了对那些曾经的豪杰们的追思,以及对他们逝去的无奈和惆怅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津桥边的春景,同时融入了诗人深深的怀旧情绪,展现了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过杨乐道宅西桃花盛开

城隈绕舍似山家,舍下新桃已放花。

无限幽香风正好,不胜狂艳日初斜。

自怜马上空愁望,谁向樽前与醉誇。

京国难逢春气味,莫随尘事度年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过泗州岭

二十五年间,三回共往还。

那知临白首,相失向青山。

想像音容在,侵寻鬓发斑。

平生多善行,应不下尘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过真慧素上人院见红薇盛开因思西阁后轩数株遂成短章寄翰林原叔八丈禹玉阁长兼书真慧壁间以记所遇

八月吴天觉早凉,翠丛初拆碎朱房。

繁枝欲卧不胜力,落片将飞犹是香。

西阁二年临昼梦,金刀一夕掩春芳。

栏边想像频回首,渐觉星垣迥汉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别邵武长史朱照邻

窃比君侯病駃騠,时看云路忽长嘶。

十年还此同杯酒,三驿刚来踏雨泥。

士行满乡元自好,官名当世不胜低。

未沾釜粟荣新禄,应上亨衢别有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