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叔晚菊

物生何用出世早,春风红紫今枯槁。

东篱潇洒一枝秋,向来埋没不如草。

人生涉世亦如此,风雪林中要耐老。

陈君臞然一寒素,清绝谁如叔也好。

十年竟被先畴役,大袖高冠反颠倒。

黄金白璧尽辞去,独与寒花澹相保。

问君对菊何所得,租藉半空诗富藁。

百年芳臭终不歇,一时泯灭岂足道。

君不见渊明对菊无一钱,千古诗名塞穹昊。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生命为何早早出世,春风中的红紫如今已凋零。
东篱边那孤傲的秋菊,长久以来不如野草被人赏识。
人的一生在世间也是如此,要在风雪林中学会承受岁月。
陈先生清瘦朴素,无人能及叔夜的好品格。
十年的努力却落得无所收获,衣着华丽反而颠倒了人生。
他舍弃了黄金白璧,只与寒花相伴,淡泊自守。
请问你从菊花中得到了什么?只有半空的诗篇充盈你的生活。
即使百年芬芳终有消散,短暂的消失又怎能说重要。
你看那陶渊明对菊无求钱财,他的诗名却永载史册,充满天地。

注释

物生:万物生长。
出世:指出生或脱离尘世。
春风红紫:春天盛开的花朵。
枯槁:形容植物凋零枯萎。
东篱:古代文人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
潇洒:形容姿态自然,超脱。
耐老:忍受岁月,经历沧桑。
臞然:形容人清瘦。
寒素:清贫,朴素。
叔也好:暗指陶渊明的清高。
先畴役:过去的劳苦努力。
颠倒:形容事物反转,不顺。
寒花:指菊花。
租藉:借代,指诗篇。
藁:稻草,这里比喻诗篇。
芳臭:香气和恶臭,引申为名声。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穹昊:天空,这里指天地间。

鉴赏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通过对陈清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品格的赞赏。首句“物生何用出世早”,寓意生命的意义在于顺应自然而非急于求成;“春风红紫今枯槁”则感叹世间繁华易逝,唯有秋日菊花独放其美。接着,诗人将陈清叔比作东篱下的孤傲秋菊,即使过去被埋没,也胜过世俗的荣华。

“人生涉世亦如此,风雪林中要耐老”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即在困苦中坚守节操。“陈君臞然一寒素,清绝谁如叔也好”赞美陈清叔的清贫而高洁,他的生活简朴,却精神高尚。后两句写陈清叔放弃富贵,只与菊花为伴,表达他对淡泊生活的执着。

“问君对菊何所得,租藉半空诗富藁”询问陈清叔从菊花中获得了什么,答案是丰富的诗才和精神财富。“百年芳臭终不歇,一时泯灭岂足道”强调菊花虽微,但其芬芳永存,人的名声也是如此,不应因一时挫折而轻视。

最后,诗人以陶渊明为例,指出即使贫穷如他,因菊花而留下的诗名却流传千古,超越了物质的贫乏。整首诗通过菊花寓言,赞扬了陈清叔的高尚品格和坚韧精神,同时也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209)

赵文(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字:惟恭
  • 号:青山
  • 籍贯:宋末元初文
  • 生卒年:1239-1315

相关古诗词

麦熟

今年麦熟亦可喜,紫石霏霏落钟乳。

我从田家惯饼饵,梦想风味今未已。

箬叶浮浮捲牛舌,瓷瓯泛泛割龙耳。

一丸萝卜吾岂无,悲歌不怕红娘子。

诗成不满贵公笑,书生岂识饼十字。

形式: 古风

抵豫章

泊舟豫章城,黑潦满道周。

街衢未改昔,故旧罕所留。

行投学子庐,假榻得小休。

灯前作家书,岂为儿女谋。

戒之筑土室,弟骨至则收。

茫茫念三年,此骨知在不。

置书就我寝,泫然泪双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明皇游月宫歌

铁龙一掷九万里,银桥冉冉行秋水。

霓裳不是世间音,只有嫦娥似妃子。

恍然一梦酒初醒,依然玉座云母屏。

明朝写出天上曲,却笑羯鼓羊皮腥。

人间万事如秋草,离别苦多欢乐少。

崎岖万里锦官城,此身曾作银桥行。

形式: 古风

枕上闻大风

梦中颠风摇梦魂,老夫起坐心未平。

树枝上下觉山动,窗户开阖疑鬼行。

鱼龙翻空江海怒,虎豹入丛道路清。

溪头梅花无恙否,为子展转难为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