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庙

古原荒庙掩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日暮鸟归人散尽,野风吹起纸钱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古老荒废的寺庙被莓苔遮掩,哪里传来阵阵鼓声和笛声?
日落时分鸟儿归巢人群散去,野外的风卷起了烧过的纸钱灰。

注释

古原:古老的原野。
荒庙:废弃的寺庙。
掩:遮盖。
莓苔:一种常生于潮湿环境中的绿色苔藓植物。
何处:哪里。
喧喧: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鼓笛:鼓声和笛声,指音乐或庆典活动。
来:传来。
日暮:傍晚,日落时分。
鸟归:鸟儿返回巢穴。
人散尽:人群全部散去。
野风:野外的风。
吹起:吹散,吹动。
纸钱灰:焚烧纸钱后留下的灰烬,通常用于祭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废寺庙的宁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事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态度。

"古原荒庙掩莓苔"一句,以“古原”设定场景,带出一片荒凉之感。荒庙被野草所覆盖,时间的痕迹和自然的力量在这里交织,显示出岁月沧桑。

"何处喧喧鼓笛来"则是诗人对于远方传来的声音感到好奇,那些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不仅打破了庙宇的宁静,也勾起了诗人的思绪,可能是在追寻过去的繁华。

接下来的两句"日暮鸟归人散尽,野风吹起纸钱灰"描绘出日落时分,鸟儿归巢,人群散去,仅剩下自然界的声音。野风轻拂,吹动了庙宇中遗留的纸钱,化作尘埃,这不仅是对物质消逝的一种象征,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声响的运用,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淡看名利的心境。诗中的意境宁静而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阌乡寓居十首.小径

碍竹妨花一径幽,攀援可到玉峰头。

若教须作康庄好,更有高车驷马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阌乡寓居十首.山禽

碧嶂为家烟外栖,衔红啄翠入芳蹊。

可能知我心无定,频袅花枝拂面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阌乡寓居十首.山僧

石臼山头有一僧,朝无香积夜无灯。

近嫌俗客知踪迹,拟向中方断石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阌乡寓居十首.木塔偶题

西南古刹近芳林,偶得高秋试一吟。

无限黄花衬黄叶,可须春月始伤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