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览追和东坡咏梅要予同赋

江空月挂疏梅村,生香湔祓何郎魂。

亭亭自是尘表物,玉质敢有烟埃昏。

西州风土似南国,高树缭台丞相园。

居然志士节独苦,炯若德人颜更温。

至今往往入幽梦,梦去折花迎朝暾。

寇来一炬半月红,伤心无处求朱门。

君知行乐不可缓,中圣友贤馀勿言。

侍郎堂西腊前破,唤取我辈斟洼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月光洒在稀疏梅花盛开的村庄,香气洗涤着何郎的灵魂。
它高洁独立,超凡脱俗,如玉质般纯净,怎容得半点尘埃沾染。
西州的风土与南方相似,高大的树木环绕着丞相的园林。
这里竟然有志士坚守节操,他们的面容明亮如德者,更加温润。
直到如今,他们常常进入我的梦境,梦中折花迎接朝阳。
敌人的战火焚烧了一片红,伤心事无处寻觅豪门庇护。
你深知享受欢乐不能拖延,与圣贤交往才是首要之事,无需多言。
侍郎堂西的腊梅在年前已破蕾,快唤来朋友们共饮洼樽美酒。

注释

江空:月光皎洁,江面空旷。
疏梅:稀疏的梅花。
湔祓:洗涤,清洗。
何郎:可能指何逊,古代文人。
尘表物:超凡脱俗的事物。
烟埃昏:尘埃覆盖,暗淡。
西州:泛指某地。
丞相园:古代官员的园林。
志士节:高尚的节操。
炯若:明亮如。
朱门:富贵人家。
侍郎堂:官署或官员的住所。
腊前破:腊月之前开花。
洼樽:古代的一种酒器。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梅花图景,并融入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现实中的无奈。开篇“江空月挂疏梅村,生香湔祓何郎魂”两句,以月亮与梅花相映衬,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亭亭自是尘表物,玉质敢有烟埃昏”则更深化了这种意境,诗人以亭台为喻,比喻自己虽身处红尘,却保持着一份清高脱俗,不愿被世俗的尘埃所蒙蔽。

“西州风土似南国,高树缭台丞相园”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异乡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了对远方故土的思念。

至于“居然志士节独苦,炯若德人颜更温”则转向内心世界,抒发了对坚守高洁品格和道德的自我勉励,以及对于那些具有高尚品质之人的敬仰。

以下几句“至今往往入幽梦,梦去折花迎朝暾。寇来一炬半月红,伤心无处求朱门”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乱和灾难时的无奈与悲痛。

最后,“君知行乐不可缓,中圣友贤馀勿言。侍郎堂西腊前破,唤取我辈斟洼樽”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希望他们珍惜光阴,共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提及了现实中某些不幸的遭遇。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梅花和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理想品格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中的无奈与悲痛。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陆仲仁

陆郎好古心不俗,雅似王郎爱脩竹。

绿阴清昼坐焚香,想见人琴两如玉。

尺书招我我未暇,兴发从君醉醽醁。

秋风满院木樨繁,明月飞来花底宿。

形式: 古风

抚松堂

丈人居水南,未省价高索。

平生丘壑事,长啸天宇窄。

舍傍五株柳,宛是陶家宅。

舍南数亩园,似与人境隔。

方须漉酒巾,渐喜扶老策。

以兹不愿仕,偶然似彭泽。

青松手所种,抚之无愧色。

都忘岁月徂,不受霜霰迫。

是身等浮云,术也可不择。

持此百年间,常恐中道画。

旷哉遗世情,遇我眼不白。

问我来何时,胡为久于客。

我官亦易抛,行矣勿多责。

方从倦飞鸟,望林整归翮。

形式: 古风

芙蓉

佳哉木芙蓉,秋晚芳意足。

偶植华堂下,似续渊明菊。

眷此好颜色,可玩不可触。

始见开二三,旋已放五六。

濯濯晨风吹,鲜鲜宵露浴。

非关竞时节,庶用慰幽独。

我老百念空,扫迹坐林谷。

犹作烟霞想,久绝脂粉欲。

三径阻幽事,吟苦颠毛秃。

河洛未休兵,愧负杯中绿。

形式: 古风

叔父作寿藏

昔闻刘伯伦,荷锸常自随。

又闻陶元亮,自作挽歌辞。

人生一大梦,未了黄粱炊。

有初必有终,此理夫何疑。

大阮吾宗杰,德事见所施。

后凋难老质,寿考当期颐。

开阡营兆域,预卜青乌期。

无乃大蚤计,究竟良不痴。

一旦与世辞,于焉乃真归。

庶几达者观,永谢高人嗤。

山川蕴嘉气,雨露竹柏滋。

于公更高门,驷马来不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