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八月八日与树园、橘公过半帆酒榭,重题

赏月西楼,中秋又近,凤箫何许。如烟断语。

壁闲看、旧题句。

庭阴都为花疏减,更何况、尊前俊侣。

正烛房泪冷,筝床尘暗,怎论心素。愁贮。浑无绪。

但绣叶衣罗,暮凉重诉。阑干自碧,彩鸳飞过前浦。

黄垆谁料伤心话,剩漂荡、游情最苦。

漫回首、谢了闲莺燕,教向谁去。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赏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诗人站在西楼上,感叹凤箫不再,只有月光如烟,墙上昔日的题句似乎在诉说着往昔。庭院中花影稀疏,更显孤独,加上酒席上缺少知音,气氛凄凉。蜡烛冷落,筝声寂寥,诗人的心境愁绪满怀。

接下来,诗人将思绪转向秋夜的凉意和衣着的轻柔,借衣罗绣叶和暮凉表达更深的哀愁。栏杆映照着碧色,鸳鸯飞过,却无人分享此刻的伤感。酒肆中的旧事令人痛心,飘泊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最后,诗人望着空中归巢的莺燕,感叹无人可诉,只能任凭回忆消逝,留下无尽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中秋之夜的孤寂与愁绪,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陈洵的词风深情而内敛,具有清末近现代初的特色。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绕佛阁.秋日与琴筑、六禾、橘公饮荔湾园亭。六禾约次君特卢楼韵

闹红旧馆,飞鹭乍落,兰棹先杳。蘋上风小。

翠澜荡作轻绡弄微照。暗萤又巧。

檐际数点,偏赚星早。寒袖香少。

就中宛转莲丝向人抱。

步袜去尘寂,梦冷薰风离苑道。

谁见趁凉鸳鸯波语俏。剩放鸭秋谈,渔钓堪老。

所思江渺。但对酒簪花,哦句欹帽。

数流光、燕昏莺晓。

形式:

最高楼.重九

寒食后,应只有重阳。佳节最宜觞。

便无花月犹多赏,有时风雨也悲凉。

问秋心,当此会,落何乡。漫种个、树儿闲亦老。

更化个、蝶儿眠亦好。翻旧帽,换新霜。

白衣自劝陶元亮,金衣谁慰杜秋娘。

笑匆匆,萸菊事,直须忙。

形式:

惜黄花慢.重阳后,连夜荔湾看月

旧月东篱。傍素怀又堕,林密人稀。

故宫秋好,自饶胜赏,重阳过也,怎道佳期。

更消几个黄昏待,去情尚、依约宫眉。露未晞。

数枝泪菊,如梦桥扉。屏风画幅流离。

奈镜边遍倚,不似渔矶。

鬓丝低看,江湖更远,疏星仰见,风雨仍希。

暗尘不到高寒处,淡阑槛、霜色微微。细漏移。

夜窗定怨归迟。

形式:

霜花腴.山园对菊怀晦闻

带松径曲,噀雨香,依然旧赏花尊。

招隐山泉,著寒衣袂,秋空四眺无邻。

岁华苦辛,但去来、风蝶逡巡。

便闲闲、过了重阳,素心惟有独醒人。

休道故园清事,对荒台落日,帽底篱根。

逢节家遥,量金身贵,芳华共惜能贫。雁回断闻。

想泛红、不渡疲津。寄相思、意亦无多,枕囊留梦熏。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