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大忠祠诗四首(其二)

汴城杭郭总丘墟,三百年来此卜居。

海内山河非汉有,岭南民物是周馀。

行宫草草慈元殿,讲幄勤勤大学书。

辛苦相臣经国念,有才无命欲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厓山大忠祠诗四首》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反思,表达了对古代忠臣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首句“汴城杭郭总丘墟”,以“丘墟”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昔日繁华的汴京和杭州如今只剩下荒凉废墟的景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接着,“三百年来此卜居”则点明了时间跨度,强调了这种变化的长久性。

“海内山河非汉有,岭南民物是周馀。”这两句通过对比,指出中原地区不再是汉朝的领土,而岭南地区则保留着周朝时期的遗存,暗含了对国家版图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传承的差异。

“行宫草草慈元殿,讲幄勤勤大学书。”这里通过描述行宫的简陋和教育的勤奋,展现了古代君主在艰难时期仍不忘教育和治理国家的决心,体现了对古代帝王勤政爱民精神的赞美。

最后,“辛苦相臣经国念,有才无命欲何如。”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辅佐君王的宰相们在国家治理中付出辛劳却命运多舛的同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思考:即使有才华和努力,但若无天命或运气相助,又将如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遗迹的描写和对古代忠臣的缅怀,深刻地探讨了国家兴衰、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厓山大忠祠诗四首(其三)

北风吹浪覆龙舟,溺尽江南二百州。

东海未填精卫死,西川无复杜鹃愁。

君臣宠辱三朝共,运数兴亡万古雠。

若遣素王生此后,也须重纪宋春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平江伯陈公漕运还淮安二首(其一)

贤劳三世服王家,千里山川路道赊。

周甸土中南北贡,汉河天上往来槎。

晨挥玉麈风生座,夜拂银灯剑有花。

闻说江淮多故老,风流皆作祖侯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平江伯陈公漕运还淮安二首(其二)

朝廷漕运仰南东,百里官河属会通。

胜国封疆还蓟北,西山泉?出城中。

舟车坐惜千金费,畚锸虚劳累岁功。

犹有腐儒忧国念,欲将经国问元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世贤双生一子夭死慰之以诗(其一)

城东瓜熟子离离,长向西园记送时。

正爱春风联蒂好,坐愁寒雨一枝垂。

人生得意难为乐,造物何心亦妒奇。

从此柯条终远大,为君重诵古绵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