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北风吹浪覆龙舟,溺尽江南二百州。
东海未填精卫死,西川无复杜鹃愁。
君臣宠辱三朝共,运数兴亡万古雠。
若遣素王生此后,也须重纪宋春秋。
这首诗以悲壮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悲剧。首句“北风吹浪覆龙舟,溺尽江南二百州”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北风呼啸,波涛汹涌,象征着历史的无情与变革的残酷,龙舟覆没,江南二百州沉沦,暗喻了政权更迭带来的巨大灾难。
“东海未填精卫死,西川无复杜鹃愁”两句运用典故,精卫填海与杜鹃啼血,分别代表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中那些为理想与正义而不懈奋斗者的深切同情和敬仰。
“君臣宠辱三朝共,运数兴亡万古雠”揭示了权力更替与命运轮回的主题,无论君臣如何荣辱与共,最终都逃不过历史的洪流,兴衰交替,成为千古之谜。
“若遣素王生此后,也须重纪宋春秋”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设想,如果孔子这样的圣贤出现在这个时代,是否能改变历史的轨迹,重新书写历史。这既是对历史无奈的感慨,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贤劳三世服王家,千里山川路道赊。
周甸土中南北贡,汉河天上往来槎。
晨挥玉麈风生座,夜拂银灯剑有花。
闻说江淮多故老,风流皆作祖侯誇。
朝廷漕运仰南东,百里官河属会通。
胜国封疆还蓟北,西山泉?出城中。
舟车坐惜千金费,畚锸虚劳累岁功。
犹有腐儒忧国念,欲将经国问元戎。
城东瓜熟子离离,长向西园记送时。
正爱春风联蒂好,坐愁寒雨一枝垂。
人生得意难为乐,造物何心亦妒奇。
从此柯条终远大,为君重诵古绵诗。
滞雨浓云黯不收,漕歌声动木兰舟。
星稀禁阙天初霁,水落长淮地始秋。
国计已随山共积,归心应与水争流。
山南后裔声名在,要识清朝有壮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