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六首(其四)

来时尽说长安乐,出门西向而笑。

半入云霄,半飘尘海,半在秋原残照。欹斜乌帽。

对冷月啼蛄,影形相吊。

此味辛酸,古人先我已尝到。

风云何限屠钓,叹行年廿八,已非英妙。

数折桑乾,一条虹彩,车骑喧喧争闹。不如归好。

共乌鹊南飞,听他低叫。饱吃黄粱,拥衾眠一觉。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鉴赏

这首《齐天乐》是清代诗人蒋士铨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人生世态的深刻感悟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来时尽说长安乐”,开篇即以旁观者的视角,道出人们对繁华都市的向往与赞美。“出门西向而笑”,诗人却选择了一个相反的方向,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反思与决绝。接下来,“半入云霄,半飘尘海,半在秋原残照”三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人生的多面性,既有高远的理想追求,也有世俗的困扰,还有岁月的流逝。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概括。

“欹斜乌帽。对冷月啼蛄,影形相吊。”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乌帽、冷月、啼蛄等自然景象赋予情感,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接着,“此味辛酸,古人先我已尝到”一句,直接点明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流露出对前人的敬仰与共鸣。

“风云何限屠钓,叹行年廿八,已非英妙。”这一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接着,“数折桑乾,一条虹彩,车骑喧喧争闹”描绘了社会的繁忙与喧嚣,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不如归好。共乌鹊南飞,听他低叫。饱吃黄粱,拥衾眠一觉。”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与乌鹊一同南飞,享受宁静的生活,甚至在梦中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满足与安宁。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六首(其五)

蒹葭水落栏干下,曾照老翁清影。

水宿非舟,陆居非屋,剩得三椽蓬艇。

诸公台省,让野鹤孤云,烟霞簿颁。

书局随身,宛央湖上是箕颍。

当时出岫归林,怕献嘲腾笑,终焉此境。

古铁舟园,小长庐屋,转眼凭他兼并。儿孙追省。

守处士蜗庐,百年何幸。换以华堂,问先生可肯。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齐天乐六首(其六)

问谁修到梅花者,输君独能如此。

笔吐寒香,意横疏影,身作槎牙斜倚。

江村遥指,道雪满千林,好春来矣。

翻把扁舟,载将人去与花比。

花枝较人何似,恐朱颜玉骨,不如人美。

冷韵幽情,素襟芳信,总在诗翁就里,丁丁玉齿。

尽细嚼微吟,共花眠起。驴背酸寒,论风流让尔。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虞美人八首(其一)

人生只在浮云里。过眼皆弹指。乔松偃蹇卧苍龙。

阅尽浮云老树、与山翁。也知此意无人会。

问也无人对。不如放眼向青天。

立尽松阴我与、我周旋。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八首(其二)

历山耕者知何处。田畔山如故。女墙如带指城中。

别露平畴尖翠、两三峰。依山凿佛人争拜。

生怕金身坏。不知是佛是山灵。

都说城南山似、佛头青。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