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上人求诗

我昔车轮翠里行,只今怀想似前生。

那知古寺僧窗下,偶见高人眼倍明。

秋月半钩留客意,冻云千顷欲归情。

杖藜笑出千峰去,添得苍崖响答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诚上人求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对当前情境的感慨,以及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联“我昔车轮翠里行,只今怀想似前生。”诗人以“车轮翠里行”这一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自己过去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行走的情景,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仿佛那些经历发生在前世一般。

颔联“那知古寺僧窗下,偶见高人眼倍明。”转而描述了诗人偶然在古寺僧窗下遇见一位高人的情景,高人的目光格外明亮,这不仅映照出了高人的智慧与修为,也触动了诗人的心灵,引发了他对僧侣生活的深思。

颈联“秋月半钩留客意,冻云千顷欲归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秋月如钩,既勾起了客人的留连之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归隐之情。冻云覆盖的广阔天空,既预示着寒冷的天气,也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杖藜笑出千峰去,添得苍崖响答声。”诗人以杖藜为伴,笑语间走出千峰,这不仅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苍崖的回响,仿佛是对诗人行为的回应,增添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雪夜读涪翁所作爱之因怀其人和韵奉寄超然

溪雨初收岸草微,柳丝堪入绿罗机。

望中情远恨烟树,何处暖多嫌衲衣。

却信真人还有梦,岂关禅子未忘机。

春风痛与传消息,教忆旧山新翠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公亮超然见和因寄复答之

高人秀句入幽微,濯出秦川锦一机。

剪制未为春步幛,暗投先作夜行衣。

语尊九鼎真难荷,意的千钧善发机。

早晚杖藜松下见,应疑刘远谷中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瑞香花

灵根闻是花中瑞,可怜亦肯乘春开。

色深卷肉浅巴锦,香浓入骨生秦梅。

也知秀丽不群品,最宜阴洁幽庭栽。

落英红叶不忍扫,从教狼藉蒙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别灵源禅师

平生风骨秀琳琅,水镜胸怀未易量。

声利光中忙趣少,烟霞影里淡心长。

云泉隐德无情动,猿鸟侵身不乱行。

他日定归当卜筑,青藜紫蕨壮诗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