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牛台

六龙城西吕城东,奔牛古堰卧两虹。

谁筑高楼水中沚,野有蔓草牛无踪。

河边青苔生白骨,刀创箭瘢犹未没。

问知八十一年前,战死当时皆义卒。

铁马遁去刘将军,大家牵羊走燕云。

二百山河献明主,北驼南象今纷纷。

登临且喜得佳客,鞠育青青已堪摘。

浮云世事勿复论,一醉西风真上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的《登金牛台》诗,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诗中以金牛台为背景,通过六龙、吕城、奔牛古堰、高楼、河水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场景。

首句“六龙城西吕城东,奔牛古堰卧两虹”描绘了金牛台周边的地理环境,六龙、吕城、奔牛古堰和两座横跨水上的桥梁,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象。接着,“谁筑高楼水中沚,野有蔓草牛无踪”则转向对高楼的描述,以及高楼旁蔓草丛生、牛迹全无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河边青苔生白骨,刀创箭瘢犹未没”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残酷与悲壮,河边长满青苔的白骨和未消散的刀伤箭痕,让人不禁联想到过去的战争与牺牲。接下来,“问知八十一年前,战死当时皆义卒”通过询问的方式,揭示了这些牺牲者都是为了正义而战的勇士。

“铁马遁去刘将军,大家牵羊走燕云”描述了战争后的情形,刘将军骑着铁马逃走,百姓们牵着羊群离开,展现了战后的流离失所。最后,“二百山河献明主,北驼南象今纷纷”提到山河归顺新主,北方的骆驼和南方的象群四处游荡,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

“登临且喜得佳客,鞠育青青已堪摘”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喜悦,同时也赞美了青青的植物,寓意生机勃勃。最后,“浮云世事勿复论,一醉西风真上策”则是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选择在西风中畅饮,以此作为面对复杂世事的最好策略。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宁静,以及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呈赵徵士

吴姬手执金叵罗,春风笑面生红涡。

主人留客长夜饮,客拜主人持酒多。

主人沈醉客亦醉,客散扶归主人睡。

残杯冷炙厨头倾,邻家儿有啼饥声。

形式: 古风

养鹤

西邻主人翁,养鹤如养客。

专童供鹤料,稍慢童受责。

试问鹤何好,毛羽喜洁白。

又能舞蹁跹,长鸣振金石。

客有鹤骨清,粹然含素德。

穷居以诗鸣,冷面常菜色。

赋命鹤不如,可为长太息。

形式: 古风

耕隐为萧徵士作

兰陵溪上梅花村,世居齐梁之子孙。

濒溪沃壤足禾黍,教子读书深闭门。

时人笑渠生理拙,渠亦笑人多覆辙。

春来乌犍一犁雨,岁晚黄精三尺雪。

有时独速舞短蓑,饭牛别作耕田歌。

长安车马自尘土,奈尔濯足沧浪何。

君不见苏秦为无田负郭,平生不识耕田乐。

奴颜婢膝谒诸侯,黄金载多祸随作。

君今有田兼有书,夜亲灯火朝犁锄。

只恐一朝富贵逼人去,猿鹤笑人留不住。

形式: 古风

鲜于瑞卿还碧亭

鲜于公子平泉庄,有亭翼然水中央。

天光云影白日静,菱叶荷花清露香。

柳下系船鱼可钓,座中留客酒盈觞。

门前渔浦接洮滆,白鸟飞去烟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