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

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馀。

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

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我曾经认识南屏山下的金鲫鱼,再次来到这里抚栏享受斋后的闲暇。
在旧日的社团中找到了那份内心的共鸣,仿佛找回了前世寻找的手迹。
湖中的葑草已经长久地杂乱无章,人们经历丰收之年仍显得稀疏。
又有谁能理解这孤独的高官,年老时怀念起那些狂放的歌唱和孟诸的时光。

注释

南屏:地名,可能指一处有金鲫鱼的地方。
金鲫鱼:一种观赏鱼类,可能有特殊的文化或情感价值。
拊槛:抚摸栏杆,表达亲近或怀念之情。
旧社:指过去的团体或社交圈子。
心印:比喻内心深处的理解或共鸣。
芜漫:杂乱荒废。
丰岁:丰收的年景。
寂寞:形容孤独或被遗忘。
高常侍:可能指地位较高的官员。
孟诸:可能是诗人怀念的人或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上看,是诗人在重游西湖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情景的回忆和现实状况的感慨。

"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馀。" 这两句通过对“金鲫鱼”的再次认知,表明诗人对西湖的熟悉,同时“拊槛”和“散斋馀”则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态。

"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这两句中,“旧社”可能指的是某种聚会或是特定的场所,“得心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记忆,而“似省前生觅手书”则是说这些经历就像是在翻阅往昔的手稿一样,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

"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 这两句描绘了西湖上的荒废与时光流逝的情景,“葑合”指的是水草丛生,“平湖”则是对西湖的称呼,“久芜漫”表达了一种时间长久而景象改变的情况,而“人经丰岁尚凋疏”则是说尽管年华流逝,人们仍旧来此游历,但已不如往日热闹。

"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 这两句中,“高常侍”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寂寞”则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情感,而“老去狂歌忆孟诸”则是说诗人在年事渐长之际,通过唱歌来怀念古代的贤者,如孟子。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前孤寂状态的慨叹。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送子由使契丹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答刘景文左藏

我老诗坛仆鼓旗,借君佳句发良时。

但空贺监杯中物,莫示孙郎帐下儿。

夜烛催诗金烬落,秋芳压帽露华滋。

故应好语如爬痒,有味难名只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坐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

梦里吴山连越峤,樽前羌妇杂胡儿。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为问从军真乐不?书来粗遣故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