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尽怪吴苏地,琼花冷不销。

时贤临水国,天气似中朝。

密逐江云堕,轻随海吹飘。

影沉松坞乱,片响苇蓬焦。

粉拂龙头舫,缯铺雁齿桥。

煮茶收岁计,宜稻采民谣。

拔笋芽先出,欺梅蕊自凋。

谁言未盈尺,犹称不封条。

郡守齐黄霸,明君迈帝尧。

县官惜歌咏,翻恐笑渔樵。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翻译

大家都惊叹于苏州这片土地,琼花在此难以盛开。
当代贤人来到水乡,这里的气候如同中原朝廷一般。
它们紧密跟随江上的云朵落下,轻盈地随海风飘荡。
花影在松林中摇曳,落在芦苇丛中发出噼啪声,芦苇叶也因热气而焦枯。
洁白的花瓣洒满龙头舟,丝绸铺满了雁齿状的桥梁。
煮茶成为年终的习俗,适宜种植稻米的地方流传着百姓的歌谣。
竹笋最先破土而出,似乎在嘲笑梅花的早凋。
尽管花朵还未长到一尺大,人们仍称赞它们未被束缚。
郡守如同汉代的贤臣黄霸,明主的风范超越了古代的帝尧。
官员们珍视这里的诗歌,反而担心会被渔夫和樵夫取笑。

注释

尽怪:都感到惊奇。
吴苏地:指苏州。
琼花:珍贵的花。
冷不销:难以盛开。
时贤:当代贤能之人。
天气似中朝:气候类似中原朝廷。
密逐:紧密跟随。
煮茶:烹煮茶水。
宜稻:适合种植稻米。
拔笋芽:竹笋生长。
不封条:未被束缚。
郡守:地方行政长官。
渔樵:渔夫和樵夫。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间美好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功力。

“尽怪吴苏地,琼花冷不销。”开篇便以奇特的眼光审视江南之地,琼花不仅是美丽的象征,也隐含着诗人对这个地方独特文化的赞赏。

“时贤临水国,天气似中朝。”这里的“时贤”指代当世贤能的人物,“临水国”则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美好国度,而“天气似中朝”则透露出诗人对中华文化和传统的自豪感。

“密逐江云堕,轻随海吹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胸襟和个性。

“影沉松坞乱,片响苇蓬焦。”这一段落则描绘了一种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即便在寒冷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粉拂龙头舫,缯铺雁齿桥。”这里的意象生动,通过对船只和桥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方面的细心观察。

“煮茶收岁计,宜稻采民谣。”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日常生活的感悟,将煮茶与岁末的计算相结合,表达了一种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和节俭精神。

“拔笋芽先出,欺梅蕊自凋。”这一段落描绘了春天的萌生与冬天花朵的凋零,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周期的感悟。

“谁言未盈尺,犹称不封条。”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衡量的豁然态度,不以物质财富来衡量人的价值。

“郡守齐黄霸,明君迈帝尧。”这里赞誉了地方官吏和君主的美德,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向往。

“县官惜歌咏,翻恐笑渔樵。”结尾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文化传承和民间艺术的珍视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怀。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宫漏出花迟诗

丹禁迟迟漏,深宫灼灼花。

繁枝开正满,清韵出何赊。

静拂红英密,微穿翠叶斜。

依稀惊宿蝶,冷落动晨鸦。

细逐香离槛,轻翻露滴沙。

愿当直仙署,铃索共交加。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春晚绿野秀诗

雨过川原上,凝眸送晚春。

韶光销欲尽,野色望来新。

天末迷蓝嶂,江湄乱曲尘。

重杨难认影,幽鹭莫藏身。

远接天开幕,晴和草展茵。

明时四郊静,凌乱踏青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春游南静川

南过高车岭,川原似掌平。

峰峦开画障,畎亩列棋枰。

帝女柔桑绿,王孙野草生。

提壶催我醉,戴胜劝人耕。

商岭堪携妓,丹河好濯缨。

盖圆松影密,鞭乱竹根狞。

勃勃畬田气,磷磷水硙声。

野桃谁是主,山鸟不知名。

欲舞宁无蝶,思歌亦有莺。

官闲春日永,担酒此中行。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茶园十二韵

勤王修岁贡,晚驾过郊原。

蔽芾馀千本,青葱共一园。

芽新撑老叶,土软迸深根。

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

出蒸香更别,入焙火微温。

采近桐华节,生无谷雨痕。

缄縢防远道,进献趁头番。

待破华胥梦,先经阊阖门。

汲泉鸣玉甃,开宴压瑶樽。

茂育知天意,甄收荷主恩。

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

未复金銮召,年年奉至尊。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