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丙寅三月三十日,天子檄我南国行。
蒲剑欲飞春涨急,柳绵才脱晓寒轻。
事非得已初何好,物到不平终作声。
自古英雄总多难,贾梁何必怨清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不得已的离别之情,诗人以 丙寅年三月三十日为时间背景,表达了被天子命令南行的情境。"蒲剑欲飞春涨急,柳绵才脱晓寒轻"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蒲剑指水边芦苇,形容其随风摇曳如剑欲飞;而柳絮则是柳丝,形容春天柳絮初脱,尚带晓寒,渲染出一种淡远幽美的意境。
"事非得已初何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得不离去的无奈心情。接着"物到不平终作声"则显示了即便面对不公也要发声抗争的坚定立场。这两句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和对现实环境的不满。
最后,"自古英雄总多难,贾梁何必怨清明"一联借用历史上英雄遭遇困难的情形,来表达自己面临困境时的心声。贾谊、梁鹄都是古代以直言著称的人物,这里提及他们并非是为了怨恨清明,而是在强调即便是那些直言真理之人,也常遭遇困难,彰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理解。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的个体悲凉与抗争。
不详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黄尘漫漫小峰路,白石齿齿茗坑渡。
相亭南来第一程,人烟萧条岁云暮。
故人小隐三家村,约我旗亭聊一樽。
相逢此地复相别,明朝怀抱同谁论。
一片忠肝照日明,济时无策苦伤情。
聱牙拊几悔南渡,和泪挑灯编北盟。
汉用檄招三十郡,楚因歌散八千兵。
太平若斗生灵肉,何用生灵望太平。
那条路不通长安,莫把心肠独自剜。
有酿何须儿索饮,无殽徒劝客加餐。
千金不赏思归楚,万户无封愿识韩。
大抵利名些子耳,几多豪杰被萦绊。
刚肠未肯报平安,拟把功名一担担。
方向杏坛逃败北,却于莲社得和南。
香同世事炎还冷,茶类人情苦始甘。
大抵久长同佛法,此心何处不瞿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