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渊明九日闲居诗

白发不堪镜,残骸宁久生。

已是梦中事,那知身后名。

古今黄花节,增重由渊明。

后来杜与苏,感慨皆同声。

乘化入无穷,留恨何千龄。

令我过佳节,浊酒惟频倾。

岂比区中士,轩冕矜暂荣。

沧溟芳岁晚,古寺久客情。

洗涤流落叹,支公句新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名为《追和渊明九日闲居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身后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古今黄花节(即重阳节)的感慨。

"白发不堪镜,残骸宁久生",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因年迈而感到悲哀的情景。白发如霜,不愿再面对镜中衰老的自己;骨肉虽剩,却仍然苟活于世,这是怎样的无奈与苦涩。

"已是梦中事,哪知身后名",诗人这里表达了对身后的名利看得很淡。人生如梦,一切功名只是梦醒之后的空欢喜悦。

"古今黄花节,增重由渊明",黄花节,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节日的特别关注,以及对唐代大诗人王维(别名渊明)的追怀。诗人感慨于古今同庆此节,而渊明的诗风在这里被赋予更深的情感。

"后来杜与苏,感慨皆同声",这里指的是唐代的杜甫和北宋的苏轼。这两位文学巨匠在他们的诗文中都有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与诗人的情感相通。

接下来的几句"乘化入无穷,留恨何千龄。令我过佳节,浊酒惟频倾"表达了诗人希望超脱世俗的羁绊,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虽然心有遗憾,但也只能在这佳节时光里,借酒浇愁。

最后几句"岂比区中士,轩冕矜暂荣。沧溟芳岁晚,古寺久客情。洗涤流落叹,支公句新成"则描绘了诗人对于那些只图一时之荣的世俗之人的鄙视,以及自己在沧桑巨变中,感受到的孤独与苍老。在古寺里,诗人以客子的身份,感受着岁月的流逝与心中的寂寞。最后,"洗涤流落叹"表达了对过往的清洗,而"支公句新成"则是诗人在新的创作中寻找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黄花节的追怀,以及对身后名利、世俗荣华的淡然,展现了诗人超脱尘嚣、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开公归径山

白头住世我无日,破衲出家师妙年。

衮绣门庭犹自妄,瓶盂踪迹不离禅。

鸡催晓月人奔渡,雁唤西风叶满船。

梦境相逢便相别,万峰秋色正磨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王敦素归金陵

晓踏河堤月,逢人问去舟。

已为羁旅客,更挽别离愁。

索寞怜同姓,丁宁数旧游。

欲知幽独意,风露满城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王道元运判致政归潜皖

好山如幽人,深绝常避地。

潜峰独呈露,孤立信奇最。

高拥一峰寒,缥缈乱云气。

万古招行人,谁与赏心会。

我公实仙才,昆阆失品次。

挽公青霞襟,来作绣衣使。

终寻汗漫游,高举九霄外。

行色开画图,秋容掩新霁。

造化为我娱,神超物无累。

我穷知音稀,与世久无味。

落叶扫不禁,岁月水东逝。

愁作送公诗,出门更何诣。

赠言词亦贫,无以报高谊。

野宿慎衣裘,寒霜方夜坠。

形式: 古风

送史纯夫归馀杭

霜晴九月交,送子越东门。

同舟此水上,再对波清浑。

聚散三十载,惟此一意存。

邦国有大庆,去承旷荡恩。

我老百不堪,视子犹弟昆。

新寒黄菊枝,落照黄叶村。

惨怆欲别语,零落未归魂。

临分吐情实,衰境意弥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