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平.谭开子贻画并赋西平乐词,见讯志谢

叹年华,看不尽,短亭花。更冬残、雪后停车。

问谁相忆,寄来满幅是烟霞。

分明指有,西陵渡口人家。

沧洲近,知何处,空历遍,路途赊。

念君也、留滞西平,思时便望,望时还见暮云遮。

何年携我,向青山、麓碧湖涯。

形式: 词牌: 金人捧露盘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以"叹年华"起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短亭花开花落,映衬着冬残雪后的寂寥。诗人通过询问,得知友人寄来的画卷中满是烟霞景色,似乎在明确指示着西陵渡口的美丽人家,勾起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接着,诗人感叹沧洲虽近,但路途遥远,难以轻易到达。他想象着友人滞留西平,彼此之间只能通过远望寄托思念,然而视线常被暮云遮挡,相见无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希望能在某个未定的年份,与友人一同漫步青山之畔,碧湖之侧。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画面和想象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相聚的渴望,语言朴素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401)

毛奇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字:大可
  • 号:秋晴
  •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23—1716

相关古诗词

庆清朝慢.湖墅高会,同王丹麓、陆荩思诸公即席

候属添丝,人方系缆,还逢高会南皮。

闲堂夜来红烛,倒映金卮。

争投博箸,妓帘不挂夏侯衣。

频倾看,有葡萄酿,色似胭脂。

夙昔只愁间阔,长从纸上,汗漫寄相思。

今夕不知何夕,能预斯期。

城头紞如五鼓,傍筵耿耿玉绳低。

那堪与,曹刘沈谢,即席为词。

形式:

醉蓬莱.题赠徐涵之小蓬莱别业

是南州高士,东海名家,西河旧里。

茅屋数椽,纵亭台无几。

墙外疏桐,檐前蔹蔓,到处成阴翳。

人道蓬莱,逍遥散诞,不过如此。

堪叹年时,燕齐吴楚,汗漫天涯,倦游知止。

一任人间,似桑田海水。

家有山妻,门无杂客,架上馀书史。

安乐窝成,吾其从老,于是乡矣。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兰陵王.别谭开子

淮南路。正值嵩阳归去。

梨花晚、寒食初过,与汝东湖最深处。夜凉倾斗醑。

听拨银筝无数。

扶红袖、酒醒回时,长是城头鼓声曙。恨一别如雨。

更南北东西,春还秋暮。许昌宫里留君住。

任作赋繁台,题诗梁苑。何期此地复相遇。

仿佛似前度。看舞。郡中署。便图遍屏山,歌残烛树。

送君还上棠溪渡。望长淮千里,依然东注。

那堪言别,况绿柳,渐飞絮。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风流子.答和桐城何令远见寄

浮山如在眼,枞阳路、时望大江遥。

想当日长瑜,曾为四友,今闻子季,仍号三高。

从谁道,十年黄令阁,一别湛郎桥。

湖上风光,全随蓬转,江南春信,半在梅梢。

幸新来无恙,词中尚记得,醉卧干蕉。

不道安成前度,良夜迢迢。

自白鹭洲边,歌残纤月,红螺泽畔,酒散寒潮。

试问梁园宾客,谁忆枚皋。

形式: 词牌: 风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