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末场卷,矮屋无聊,成诗数十韵,揭晓后因续成之

我亦胡不足,而必求科名。

名成得美仕,岂遂贵此生。

十年弃制蓺,汗漫窥六经。

友串亡称举,谓我手笔精。

安知公等长,真非予所能。

所以来试者,亦复有至情。

父母两忠厚,辛苦自夙婴。

一编持授我,望我有所成。

未尽无所成,而世以此轻。

因之忘颜厚,自量非不明。

贵从老亲眼,见此娇子荣。

痴心有弋获,焉知非我丁。

独叹少也苦,精力遂不撑。

四更赴辕门,坐地眠瞢腾。

五更随唱入,阶误东西行。

揩眼视达官,蠕蠕动两枨。

喜赖搜挟手,按摩腰股醒。

携篮仗朋辈,许贿亲火兵。

拳卧半边屋,隔舍闻丁丁。

黄帘自□晚,蜗牛喜观镫。

梦醒见题纸,细摩压摺平。

功令多于题,关防映红青。

文字如榨膏,槷急膏亦倾。

卷完自嗤笑,此又虫语冰。

安知上钓鲇,突作掉尾鲸。

自视此穷骨,何让棱等登。

归去见儿女,誇我头衔增。

但愁世上语,高文真有灵。

又愁邻舍翁,故生分别惊。

寒檠照秋馆,苦续号虫声。

同砚有良友,鋻此欣慨并。

难与外人言,果蠃于螟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珍所作,名为《完末场卷》。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内心感受和外界环境的描写,充满了对考试制度的讽刺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首句“我亦胡不足,而必求科名”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功名的无奈和矛盾心理。接着,“名成得美仕,岂遂贵此生”则反映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复杂看法,既渴望通过科举获得美仕,却又意识到这可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富贵。

“十年弃制艺,汗漫窥六经”描绘了作者为科举考试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对儒家经典深入研究的过程。“友串亡称举,谓我手笔精”则反映了作者在朋友间的评价,认为自己的文笔受到认可。

然而,“安知公等长,真非予所能”表明作者对于自己能力的不确定,以及对他人评价的怀疑。接下来的几句“所以来试者,亦复有至情。父母两忠厚,辛苦自夙婴”则转向了对父母辛劳养育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子女未来的期望。

“一编持授我,望我有所成”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期待,“未尽无所成,而世以此轻”则反映了社会对未能成功者的轻视态度。

“因之忘颜厚,自量非不明”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自我反思,“贵从老亲眼,见此娇子荣”则是对老年人智慧的尊重和对子女成功的喜悦。

“痴心有弋获,焉知非我丁”暗示了作者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独叹少也苦,精力遂不撑”则表达了年轻时的艰苦努力和精力的消耗。

“四更赴辕门,坐地眠瞢腾”、“五更随唱入,阶误东西行”描绘了考试过程中的紧张和混乱,“揩眼视达官,蠕蠕动两枨”则展现了作者在面对权贵时的尴尬和不安。

“喜赖搜挟手,按摩腰股醒”表达了作者在得到帮助后的解脱感,“携篮仗朋辈,许贿亲火兵”则反映了考试期间的贿赂现象,“拳卧半边屋,隔舍闻丁丁”描绘了作者在矮小屋内等待结果的焦虑。

“黄帘自□晚,蜗牛喜观镫”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梦醒见题纸,细摩压摺平”则表达了作者对考试结果的期待和对试卷的珍惜。

“功令多于题,关防映红青”揭示了考试规则的繁杂,“文字如榨膏,槷急膏亦倾”则比喻了考试的压力和紧张,“卷完自嗤笑,此又虫语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自我审视和对考试结果的不确定。

“安知上钓鲇,突作掉尾鲸”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自视此穷骨,何让棱等登”则反映了作者对于自身命运的反思,“归去见儿女,誇我头衔增”表达了作者对于科举成功后的喜悦和对家庭的自豪感。

最后,“但愁世上语,高文真有灵。又愁邻舍翁,故生分别惊”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舆论的担忧和对老年朋友的关心,“寒檠照秋馆,苦续号虫声”描绘了考试结束后夜晚的寂静和内心的孤独,“同砚有良友,鋻此欣慨并”表达了作者与同窗好友之间的深厚情感,“难与外人言,果蠃于螟蛉”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保护和对科举成功后的满足感。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家庭责任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科举制度的普遍态度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期待。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其一)

近行十几日,秖如旦暮间。

远行十几日,恍若不计年。

澄澄□溪流,荡荡东去船。

寒风峭白日,萧条异山川。

高堂一片地,一刻数往还。

颜色隔千里,忽然立我前。

倚篷久惆怅,此意谁复怜。

入坐长叹息,晚炊起寒烟。

形式: 古风

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其二)

策名公家方,其实止求食。

一饱宁必官,吁嗟远行役。

思便自此归,辗转不能得。

事非尽由己,徒念山中石。

强歌不成欢,假□不安席。

梦醒觅娇儿,触手乃船壁。

我本窗下人,胡为异方客?

身世难尽言,去去自努力。

形式: 古风

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其三)

记我出门时,梅花绕茅亭。

携儿坐石上,吹笛使酒醒。

山妻持镫来,大字写纵横。

妹女各袖扇,争书压吾肱。

閧閧一宵事,不知难已鸣。

今朝梅树下,小卓当窗棂。

寒日在黄叶,萧萧儿授经。

读书究何用,秖觉伤人情。

不学耕亦得,看我黔阳城。

形式: 古风

溆口晏起

想到莫知其处去,睡成无可奈何来。

底缘水石亦煎煼,起对沙头阿滥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