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日始设酒禁试东坡羹一杯其味甚真觉曲糵中殊无寸功也食已得三诗(其三)

去夏苦多雨,势若无炎官。

今晨迫重午,香黍仍胶槃。

天机杳难测,人言亦多端。

祗今原田上,立苗未妨寒。

但愿含颖时,借日开迷漫。

蟪蛄尔何知,喣喣啼夜阑。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去年夏天雨水太多,仿佛没有炎热的官吏掌管。
今天早晨临近正午,黏稠的黄米依旧盛在盘子里。
天意难以揣测,人们的言论也多变无常。
如今在田野上,种植的幼苗还不怕寒冷。
只希望在谷粒饱满的时候,借助阳光驱散迷茫。
蟪蛄你知道什么呢,只在夜晚啾啾啼叫。

注释

去夏:去年夏天。
苦多雨:雨水过多。
势若:仿佛像。
无炎官:没有炎热的官吏(比喻夏日阳光炽热)。
今晨:今天早晨。
迫重午:临近正午。
香黍:黏稠的黄米。
胶槃:盛米的黏稠状态。
天机:天意。
杳难测:难以揣测。
人言:人们的言论。
多端:多变无常。
原田:田野。
立苗:种植幼苗。
未妨寒:不怕寒冷。
含颖:谷粒饱满。
借日:借助阳光。
开迷漫:驱散迷茫。
蟪蛄:一种昆虫,夏生秋死,象征时间短暂。
尔何知:你知道什么呢。
喣喣:形容虫鸣声。
夜阑:深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敖陶孙对季节气候变化的观察和感慨。首句“去夏苦多雨”回忆去年夏季雨水过多,仿佛连炎热的夏天也被冲淡了。接着,“今晨迫重午,香黍仍胶槃”写今日虽已接近盛夏的重午节,但天气并未如预期般酷热,香甜的糯米饭依然显得厚重粘稠。

诗人感叹“天机杳难测,人言亦多端”,暗示自然的变化难以预料,人们的言论也因此纷繁复杂。然而,他转而以农事为例,指出尽管天气尚凉,田间的作物种植并未受阻,“立苗未妨寒”。

最后两句“但愿含颖时,借日开迷漫”表达了诗人希望农作物在适宜的时机生长,哪怕天气仍有迷雾,也能借助阳光破晓。结尾处以蝉鸣作结,“蟪蛄尔何知,喣喣啼夜阑”,寓意自己对自然规律的领悟,蝉不知晓农事的艰辛,只知夜晚的鸣叫。

整首诗通过个人感受与自然现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季节变迁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农事的关心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收录诗词(160)

敖陶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月二十三日始设酒禁试东坡羹一杯其味甚真觉曲糵中殊无寸功也食已得三诗(其一)

今日忽感悟,闭门谢曲生。

未危却二孺,不战仇三彭。

掊击北海樽,哜量东坡羹。

尚恨薄滋味,未能免亏成。

我欲咽元和,默坐朝上京。

坐等梨枣熟,小试升天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永嘉魏秘校访仆萧寺且言出处甚详属与余同客昆山使人不能无怀魏云欲还故乡而吴中儿女森森如立竹矣因用所惠诗韵聊缀数语以塞来意韵长不复檃括资客中一噱可也

陈侯一榻悬千古,贱子何能望入府。

门前谁者高櫑具,甚口美髯方快睹。

裙衣新失大雪寺,告诉天吴烦拆补。

阴风立我铁户限,起到不供人笑侮。

迩来稍挫牙角勇,一见何知肺肝吐。

绘衣君欲试华虫,莺领吾方愧桑扈。

新篇直欲命骚仆,寸舌宁当下齐虏。

已从雁荡歌贯休,更向乌江怜项羽。

遥知笔下卷波澜,乞与胸中洗尘土。

魏侯魏侯听我语,醉里江山迭宾主。

吴歌一声落青蒲,遮莫催归啼杜宇。

江南江北知何许,万水千山话僧庑。

因君永嘉说谢客,南海维摩堪泪雨。

樽前卜试鸲鹆舞,一鬨从渠较邹鲁。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用香字遗李恭叔

我无令君三日香,瘦鹤为躯龟作肠。

薄寒中人曳两縰,独吟猗那遗我将。

忆从两脚万里回,政坐群儿相谤伤。

朅来一见老柱史,城郭落落岿灵光。

安得与君寿六龙,探借千岁北斗浆。

却乘斑虬访月窟,尽斫恶树无留藏。

天风泠泠吹佩环,洞视碧落豁四旁。

下方应奉正三入,闲置可怜青琐窗。

形式: 古风

用韵谢竹主人陈元仰

热中褦襶令我汗,日暮佳人期不来。

陈郎揖人不下榻,青山白云唤得回。

手开十亩萧郎画,个里何妨系吾马。

食单得凉清可啜,毳褐分阴翠如洒。

摇金戛玉真天成,梦捣风前茶臼声。

一川窈窕荷万柄,野翁得此甘辞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