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二首(其二)

菊花如幽人,梅花如烈士。

同居冰雪中,标格不相似。

道里阻荒寒,故人万里馀。

菊枝傥可折,持以寄远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菊花与梅花的形象,以及在冰雪中的生存状态,展现了两种不同性格和品质的象征。菊花被比喻为“幽人”,隐居于世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梅花则被比作“烈士”,坚韧不拔,即使在严寒中也能绽放,象征着勇敢与牺牲精神。

诗人在描述这两种植物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想象如果菊花能够折下,便以此寄托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希望这份来自自然界的美好情感能跨越千山万水,传达心意。这种借物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自然美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55)

何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三首(其一)

桓桓韩将军,当年谁寄目。

岂无漂母食,亦有胯下辱。

雄剑一朝飞,举手拾秦鹿。

风雷走倏烁,乾坤困驰逐。

荥阳广武间,楚汉寄我足。

王业四百年,尺封屡翻覆。

赏厚岂势摇,功成乃身戮。

所贵英雄人,岂甘草中伏。

谁为后来者,感此空碌碌。

举头见青天,天边有鸿鹄。

形式: 古风

读史三首(其二)

嬴法四海热,震荡昏三光。

云飞大风起,赤子沐清凉。

当时周旋人,一瞰罹身殃。

悠悠赤松子,不识为何祥。

千年有崔浩,前修持自彰。

岂知愧所事,乃是元家王。

恐非凤衔图,但见雁求梁。

伊尔山中人,勿弃兰蕙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读史三首(其三)

鼎移炎德烬,南阳尚躬耕。

胸中经济事,感我三顾诚。

保蜀非王基,何似田一成。

顾岂志功名,乃欲表忠精。

煌煌汉家业,草木岂无情。

谁知邺中儿,元是汉人生。

运去身或移,事往恨难平。

悠悠《梁父吟》,终古有馀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穆山山中

江南有丘壑,我生良独閒。

秋风二三友,朅来游兹山。

山深不见寺,但见飞泉寒。

蛇行两山挟,天风鸣佩环。

青烟从何来,堕我前林端。

未知有径否,钟磬犹未残。

长歌万谷应,仰见数峰攒。

纡馀缘涧入,侧步寒云关。

豁然得空旷,聊复解破颜。

殿静藓花润,松危鹤声乾。

僧宝炯数珠,相我般礡观。

大开双白眼,应接几青鬟。

徘徊日已晚,人间行路难。

猛虎蔽丛薄,潜蛟漱风湍。

振衣出山去,大啸惊人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