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
如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
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
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注释

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
何为者:犹“何为乎”。
者:无义。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
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
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
鄹氏邑:鄹人的城邑。


否:不通畅,不幸。
身否:身不逢时之意。
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
两楹奠:指人死后灵柩停放于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
两楹:指殿堂的中间。
楹:堂前直柱。
奠:致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隆基创作的,名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圣先贤孔子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哀伤和时代的变迁。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这两句开篇便以质疑的口气提及孔子,"夫子"是对孔子的尊称,"栖栖一代中"则形容孔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这两句具体描绘了孔子曾居住的地方,这里提到的"鄹氏邑"是古代的城邑,而"宅即鲁王宫"则说明孔子的住宅所在之处曾经是鲁国王室的所在地。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孔子未能实现其政治理想和教育抱负的哀叹。"叹凤"、"嗟身否"都是对孔子及其思想无法得到真正实践的感慨,而"伤麟怨道穷"则是指孔子所处时代礼崩乐坏,社会乱象丛生,导致其理想难以实现。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追忆和怀念之情。"两楹奠"可能是指孔庙中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而"当与梦时同"则是在强调现实中的祭祀活动与诗人心中的幻想是一致的,都是在缅怀古圣先贤。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孔子及其思想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哀伤和时代变迁中的无奈。

收录诗词(74)

李隆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生卒年: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相关古诗词

春日出苑游瞩

三阳丽景早芳辰,四序佳园物候新。

梅花百树障去路,垂柳千条暗回津。

鸟飞直为惊风叶,鱼没都由怯岸人。

惟愿圣主南山寿,何愁不赏万年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日本使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

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

归期千载鹤,春至一来朝。

采药逢三秀,餐霞卧九霄。

参同如有旨,金鼎待君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贺知章归四明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