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

山行险而脩,老我骖且羸。

独驱六月暑,蹑此千仞梯。

世故不贷人,牵去复挽归。

茗碗参世味,甘苦常相持。

白云抱溪石,令人心愧之。

岂无趺座处,逸固不疗饥。

大叫天上人,凉风为吹衣。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路艰险却漫长,老马驾车力已疲。
独自驱车顶酷暑,攀登千丈陡峭梯。
世事纷繁不容人,拉扯离去又拉回。
品茗杯中尝世间,甘苦相伴难分离。
白云环绕溪边石,触动内心生惭愧。
难道无处静坐歇,安逸并不能果腹。
对着天边唤人来,凉风吹过似解衣。

注释

老我:形容诗人年老。
骖且羸:驾车的老马疲惫。
独驱:独自驾车。
六月暑:盛夏炎热。
千仞梯:极高的阶梯。
世故:世事的复杂。
不贷人:不容人放松。
牵去复挽归:被人拉扯又拉回来。
茗碗:茶碗。
世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相持:相伴共存。
白云抱:白云环绕。
溪石:溪边的石头。
心愧:内心感到惭愧。
趺座:静坐。
逸:安逸。
疗饥:填饱肚子。
天上人:天边的人。
凉风:凉爽的风。
吹衣:吹拂衣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中行走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境界。

“山行险而脩”一句,脩字有平坦之意,形容山路虽险峻却也平坦可行,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不拔。接着,“老我骖且羸”,骖、羸都是古代指马腿细弱无力,借以自喻诗人年迈体衰,却仍独自一人在山中行走,显现出一种坚持和执着。

“独驱六月暑”写出了炎热的夏日,诗人孤身一人承受着酷暑。这不仅是对环境的刻画,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挑战自然的同时,也是在寻求精神上的超越。“蹑此千仞梯”则更增添了一种艰难和险峻。

“世故不贷人”意味着世事无常,不会因为个人而有所宽容,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悟。而“牵去复挽归”,则是说即便如此,仍旧要把握自己的命运,不任由天。

接下来的“茗碗参世味”和“甘苦常相持”,诗人通过品茶来比喻生活中的甘苦参半,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白云抱溪石,令人心愧之。”这一句,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壮丽景观,感受到了一种自我渺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这里的愧不是贬义,而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敬畏。

最后,“岂无趺座处”询问是否有可以坐下休息的地方,但随即“逸固不疗饥”,表明纵使找到安逸之所,也无法满足内心的饥渴。全诗结尾处,“大叫天上人,凉风为吹衣。”这里的“大叫”是对宇宙、自然的一种呼唤,而“凉风为吹衣”,则像是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山行这一具体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内心世界中对于超脱和宁静追求的强烈渴望。

收录诗词(162)

无名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德兴邑廨石刻(其二)

我田我地,我桑我梓。只知百里,不知千里。

我饥有粮,我渴有水。百里之官,得人生死。

孤儿寡妇,一张白纸。入著县门,冤者有理。

上官不嗔,民即欢欣。上官不富,民免辛苦。

生我父母,养我明府。苗稼萋萋,曷东曷西。

父母之乡,天子马蹄。

形式: 四言诗

德兴邑廨石刻(其一)

仕宦之身,天涯海畔。行商之身,南州北县。

不如田舍,长拘见面。门无官府,身即强健。

麻麦遍地,猪羊满圈。不知金贵,唯闻粟贱。

夏新绢衣,秋新米饭。安稳眠睡,直千直万。

形式: 四言诗

一丛花

晓来寒露滴疏桐。

形式: 押[东]韵

一剪梅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形式: 词牌: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