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五年正月十五日朝廷就钟山寺大建法会普济幽冥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上御奉天殿集公侯百官宣谕建会之因禁天下屠宰上先斋戒一月以严法赋斋戒

玉食金盘去八珍,九重斋戒谕群臣。

版图宾贡无中外,鬼录流亡有故新。

佛事五天均至化,民生四海贺同仁。

普通有愿长蔬食,曾梦神僧水陆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洪武五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钟山寺举行大规模法会的情景,旨在普渡幽冥界众生,并通过斋戒和禁屠来表达对民众福祉的关怀。诗中展现了明代皇权与宗教活动的结合,以及对社会秩序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首句“玉食金盘去八珍”,形象地描述了皇帝在斋戒期间摒弃了奢华饮食,转而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节制。接着,“九重斋戒谕群臣”则表明了皇帝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全体官员传达了斋戒的重要性,以此来规范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版图宾贡无中外,鬼录流亡有故新”两句,表达了皇帝希望通过法会,不仅使生者得到安宁,也能够帮助那些在世时遭遇不幸的人们得到解脱,体现了对全体国民的关怀与普度。

“佛事五天均至化,民生四海贺同仁”强调了法会的规模与影响力,以及它对社会各阶层的正面影响,使得四海之内的人们都为之欢庆,共同体验佛法的恩泽。

最后,“普通有愿长蔬食,曾梦神僧水陆因”则点明了法会的目的之一是鼓励人们保持素食,这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是对慈悲与节俭精神的实践。同时,通过梦见神僧,暗示了法会与超自然力量的联系,进一步强化了其神圣性和普渡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明代皇家的宗教信仰与社会管理策略,也体现了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和对道德教化的重视。

收录诗词(7)

夷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月十三日三鼓时上御奉天殿集公侯百官奉上佛表命礼部尚书赍赴钟山启建法会焚之赋奉表

御手封函出紫宸,百灵效职共纷纭。

尚书夜待三更漏,使者朝持五色云。

宣室鬼神徒有问,茂林封禅谩能文。

陈情此日趋灵鹫,万岁千秋报圣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十五日上服衮冕乘辇辂赴法会至日夕迎佛上率公侯百官临法筵供佛行大礼乐用善世等曲先是十四日微雪呈祥寻即开霄是夕星月在天风露湛寂丝竹迭奏灯火交辉礼仪之盛前古莫及赋迎佛礼佛送佛(其一)

鹫岭幡幢下界来,先令滕六净氛埃。

微风不动灯如昼,明月初升乐似雷。

宿卫万夫严虎旅,从官千骑驻龙媒。

衮衣俨在通明殿,一朵红云拥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十五日上服衮冕乘辇辂赴法会至日夕迎佛上率公侯百官临法筵供佛行大礼乐用善世等曲先是十四日微雪呈祥寻即开霄是夕星月在天风露湛寂丝竹迭奏灯火交辉礼仪之盛前古莫及赋迎佛礼佛送佛(其二)

天子临筵礼觉皇,衣冠陪位亦侯王。

宝台高处金莲色,珠树中间玉佩光。

币帛奉陈先盥洗,茶瓯初献谨焚香。

汉庭不必论前梦,亲睹金容在上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十五日上服衮冕乘辇辂赴法会至日夕迎佛上率公侯百官临法筵供佛行大礼乐用善世等曲先是十四日微雪呈祥寻即开霄是夕星月在天风露湛寂丝竹迭奏灯火交辉礼仪之盛前古莫及赋迎佛礼佛送佛(其三)

皓月华星傍九霄,夜深端坐圣躬劳。

乐声按舞渔山近,花雨飘空鹫岭高。

玉册读文传太祝,金柈捧奠出仪曹。

从容望燎銮舆动,目送中天白玉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