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池春慢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形式: 词牌: 谢池春慢

翻译

寒冷残留的气息已消散,稀疏的雨点过后,是清明节后的时光。
花径上残留的红花凋零,风中的池塘水面泛起新皱纹。
小燕子穿梭在庭院房舍间,飞舞的柳絮沾湿衣襟袖口。
正值美好的时节,却又是傍晚,这景色让人回味无穷,浓郁得如同美酒。
频繁地调整腰带,却只是徒然地感到厌倦和消瘦。
不见你时我思念,见到你时又恢复原样。
我想问,频繁相见,怎能比得上长久相伴?天不会老去,但人还未找到伴侣。
暂且把这无尽的遗憾,寄托给庭前的柳树吧。

注释

残寒:寒冷残留。
疏雨:稀疏的雨点。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春祭扫墓的日子。
敛余红:凋零剩余的红花。
风沼:有风的池塘。
乳燕:刚孵化的小燕子。
飞絮:柳絮飘飞。
带眼:腰带上的孔。
厌厌:形容疲倦或愁苦的样子。
长相守:长久相伴。
天不老:指时间永恒。
人未偶:人尚未找到合适的伴侣。
庭前柳:庭院前的柳树,常用来寄托离情别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逝去时光和难以长久守护的情感的深沉感慨。首先,“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表达了春季转暖、雨后天晴的氛围,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而“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则细腻地描绘了春花残落后的情景,花瓣随风飘散,留下浅浅的皱褶,显得分外哀艳。

接下来,“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中,小燕子穿梭在厅堂之间,而细小的棉絮随风舞落,轻拂衣衫,这些生动的景象传达了春天的温馨与活力。

“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一句,则表明这个时候是最美好的时光,就像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然而,“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奈,他频频地移动目光,只能感受到孤独和淡淡的哀愁。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这里流露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面对人生的无常时所产生的情感纠葛,即便是频繁地见面,也无法真正长久守护。

最后,“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易逝和情感无法永恒的无奈,以及希望能将这份哀愁寄托于那株庭前的柳树,以此来慰藉自己。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天美好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情感难以长久守护的深沉感慨,是一篇情感丰富、意境幽深的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其二)有碾龙团为供求诗者,作长短句报之

花陌千条,珠帘十里,梦中还是扬州。

月斜河汉,曾记醉歌楼。

谁赋红绫小砑,因飞絮、天与风流。

春常在,仙源路隔,空自泛渔舟。新秋。

初雨过,龙团细碾,雪乳浮瓯。

问殷勤何处,特地相留。

应念长门赋罢,消渴甚、无物堪酬。

情无尽,金扉玉榜,何日许重游。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满庭芳(其一)八月十六夜,景修咏东坡旧词,因韵成此

一到江南,三逢此夜,举头羞见婵娟。

黯然怀抱,特地遣谁宽。

分外清光泼眼,迷滉漾、无计拘拦。

天如洗,星河尽掩,全胜异时看。

佳人,还忆否,年时此际,相见方难。

谩红绫偷寄,孤被添寒。

何事佳期再睹,翻怅望、重叠关山。

归来呵,休教独自,肠断对团圆。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蓦山溪.少孙咏鲁直长沙旧词,因次韵

青楼薄倖,已分终难偶。

寻遍绮罗间,悄无个、眼中翘秀。

江南春晓,花发乱莺飞,情渐透。休辞瘦。

果有人相候。醉乡路稳,常是身偏后。

谁谓正欢时,把相思、番成红豆。

千言万语,毕竟总成虚,章台柳。青青否。

魂梦空搔首。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三)采石值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

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

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

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