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锦江的江水柔滑细腻,峨眉山秀丽非凡,仿佛幻化出了才女卓文君和薛涛。
她们的言辞机巧,仿佛偷得了鹦鹉的灵舌,文章华美,好似分得了凤凰的彩羽。
众多善于言辞的文人纷纷停下了笔,每个达官贵人都梦想能有她们的才华。
离别之后,相思之情隔着如烟似水的距离,而那菖蒲花开时,云天高远,更添思绪。

注释

锦江:指四川境内的锦江,因其水色如锦而得名。
滑腻:形容水质柔滑细腻。
蛾眉:此处比喻美女,也特指峨眉山,因山形秀美如女子之眉。
幻出:幻想、幻化而出,这里指仿佛从美景中孕育而出的才女。
文君与薛涛:卓文君和薛涛,均为唐代著名才女,以美貌与才情著称。
言语巧:言辞机智巧妙。
鹦鹉舌:鹦鹉以其模仿人语著称,这里比喻言辞的机智和流畅。
文章:文学作品或文采。
凤皇毛:凤凰的羽毛,象征华美与尊贵,比喻文章的杰出。
纷纷辞客:众多擅长文辞的文人。
停笔:停止写作,表示被才女的才华所折服。
个个公卿:每位高官显贵。
梦刀:典故出自《晋书·王濬传》,意指渴望得到提拔或换职的心情。
相思: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烟水:烟雾迷蒙的水面,比喻遥远而朦胧的间隔。
菖蒲花:一种植物,常用于象征思念或端午节的传统。
五云:五色彩云,古代常用来形容帝王之气或祥瑞之兆,这里形容云天高远美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题目为《寄赠薛涛》。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才华横溢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蛾眉”是中国古代对美女眉毛的常见描写,而“锦江”则可能指的是某个繁华的地方或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幻出文君与薛涛”则是在比较,这位女子之美,甚至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美女如文君(即王昭君)和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

此句赞扬的是薛涛的文学才华。“言语巧偷鹦鹉舌”指的是薛涛的话语之美好,如同鹦鹉鸟一样诱人,而“文章分得凤皇毛”则是在说他的文字之华丽,能与神话中凤凰的羽毛相比。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这两句诗表达了薛涛在文学上的影响力和他朋友间的情谊深厚。“纷纷辞客”说明有许多文人骚客为其才华所折服,而“多停笔”则显示这些人都愿意为了薛涛的作品而驻足不前。"个个公卿欲梦刀"中,“公卿”指的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这里可能是对薛涛才华的一种夸张赞美,意味着他的文学才能甚至能让这些达官贵人也为之所动。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与薛涛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别后相思”直接点出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而“隔烟水”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相思之情仿佛跨越了遥远的距离和障碍。"菖蒲花发五云高"则是用自然景物来比喻相思之情的深沉与高度,菖蒲即荷花,这里的“五云”可能指的是天空中的云朵,或是对远方山峰的美好想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元稹的文学功底,更表达了他对薛涛深厚的情谊和对其才华的极高评价。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晚秋

竹露滴寒声,离人晓思惊。

酒醒秋簟冷,风急夏衣轻。

寝倦解幽梦,虑闲添远情。

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晚宴湘亭

晚日宴清湘,晴空走艳阳。

花低愁露醉,絮起觉春狂。

舞旋红裙急,歌垂碧袖长。

甘心出童羖,须一尽时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梦昔时

閒窗结幽梦,此梦谁人知。

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

山川已久隔,云雨两无期。

何事来相感,又成新别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欲曙

江堤阅暗流,漏鼓急残筹。

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鹤媒华表上,?鵊柳枝头。

不为来趋府,何因欲曙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