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起善合变,首身乃分离。
蒙氏制险塞,骨肉遭参夷。
李斯非先王,门诛矺其尸。
王剪灭六国,三世祸随之。
此人徇功名,快意无不为。
斫斩恬饴蜜,头颅积邱坻。
谓天如覆奁,天道竟有知。
宣尼戒馀殃,曲逆悔六奇。
明明周与召,秉德千载师。
这首诗通过列举历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如白起、蒙恬、李斯、王翦等,探讨了功名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诗人以白起、李斯和王翦为例,指出他们为了追求功名,不惜牺牲道德,甚至亲人,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白起被描绘为善于变化,但因首身分离而遭受报应;蒙恬修建险塞,却使家族遭受灭顶之灾;李斯并非先王之后,却因门诛而身死。王翦灭六国,却也带来了三世的祸患。这些人物的共同点在于,他们为了功名,不择手段,最终却落得悲惨下场。
诗人通过这些例子,表达了对功名与道德关系的深刻反思。他指出,追求功名不应以牺牲道德为代价,否则终将受到天道的惩罚。引用孔子的教诲,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并以周公和召公作为道德典范,提醒人们要遵循道德原则,避免重蹈覆辙。整首诗在历史叙事中融入哲理思考,引人深思。
不详
章邯将乌合,禽灭数诸侯。
蹉跎竟失计,刎首于废邱。
泣河不溢水,负薪无完裘。
韩白谅不支,斯人复奚尤。
不见阳和至,苍鹰自化鸠。
皇汉传八叶,殃源始椒房。
五侯连甲宅,旌节夜有光。
大角缠逆气,三辰失天纲。
便便文墨士,桀犬攻中央。
势重贤为佞,权移阴胁阳。
史臣谨灾异,可以告明王。
燕昭昔下士,乐毅何贤哉。
云龙歘然合,岂必骏骨媒。
一说连五国,长驱尽东来。
残兵哭济西,青社遂成灰。
战伐天未厌,仁义我所裁。
明王忽不御,贝锦入宁台。
鸱夷待国士,駃騠赐庸才。
再拜黄鹄举,遗书使人哀。
季子过洛阳,买臣还会稽。
当时路人心,尽如嫂与妻。
势利散淳源,阴权生祸梯。
达心谅先见,寡识至今迷。
上蔡犬可牵,牵之若龙骊。
华亭鹤可听,听之若天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