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愁苦和对重逢无望的深沉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这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去国"指离开自己的国家或家乡,而"渡关河"则暗示了一种远行和跨越的意味。"蝉鸣古树多"则是环境描写,不仅表现了季节感(夏日蝉声),也映射出一种荒凉与孤寂的情绪。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这两句诗则转入具体的行动描写,"平原"指广阔的大地,而"超忽"则表明了旅途中的迅速与仓促。"行子"即行人,"复蹉跎"则形容行走不稳,步履蹒跚,可能是因为心中的思念而无法专注于路途。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无奈。"去事"指已经发生并且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不可想"则表明这些往事已深刻在心,不可磨灭。"旧游"是指以前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而"难再过"则显示了重温旧梦的艰难。
最后两句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则是一种美好而遥远的愿望。"何当"即何时,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渴望。"嵩岳下"特指嵩山之下,而嵩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处神圣之地,常用来象征高洁或理想的境界。"相见在烟萝"则是在这样的地方重逢,这里的"烟萝"有可能形容一种朦胧、迷离的景色,也暗含了一种难以触及的美好。
综上所述,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从宦舟行远,浮湘又入闽。
蒹葭无朔雁,柽栝有蛮神。
传吏閒调象,山精暗讼人。
唯须千树橘,暂救李衡贫。
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
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
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
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
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
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
绿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愁。
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
闻君帝城去,西望一沾巾。
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非才长作客,有命懒谋身。
近更婴衰疾,空思老汉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