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光孙崇元读书

吾儿毛骨已森然,会见排风上紫烟。

但把文章博科第,便成陆地作神仙。

胸中滔裕书多读,笔下纵横业要专。

卜者相期非止此,后生进学在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的孩子,你的骨骼已经显露锋芒,即将在学术的巅峰上扬名立万。
你只需专心致志于学问,取得科举功名,就能如同陆地上的神仙般受人敬仰。
胸中饱读诗书,笔下技艺精湛是关键。
算命的人预言你的成就不止于此,年轻人求学的最佳时期还在青春的丁年阶段。

注释

吾儿:指诗人自己的孩子。
森然:显露出峥嵘的样子。
排风上紫烟:比喻在学术界脱颖而出。
文章:学问、文章。
博科第: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
胸中:内心。
滔裕:丰富渊博。
笔下:写作。
纵横:形容技艺熟练。
卜者:算命的人。
非止此:不仅仅如此。
后生:年轻人。
进学:求学。
丁年:指男子二十岁,古代以天干纪年,丁为第四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送给孙子崇元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孙子学业的期望和鼓励。首句“吾儿毛骨已森然”描绘了孙子已经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气质;“会见排风上紫烟”比喻他将如鹰击长空般锐意进取,追求学问。接下来,“但把文章博科第”强调读书应以获取知识和科举功名为目标,暗示着通过努力可以达到“陆地作神仙”的境界。诗人鼓励崇元广泛阅读,充实胸襟(“胸中滔裕书多读”),同时要专注于学业,技艺精湛(“笔下纵横业要专”)。

最后两句“卜者相期非止此,后生进学在丁年”寄寓了对孙子未来的期待,认为他的前程远大,应在青春年华时积极进取,把握好学习的关键时期。整首诗充满了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与期望,体现了浓厚的家庭教育情怀。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送邦达邦操弟同恪赴省

二陆平时誉望长,近来小阮亦文章。

共排云路升天府,稳坐仙舟入帝乡。

去日渐惊梅萼破,归时同带桂枝香。

老夫已办酒千斛,细斫菖蒲作贺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邦佐弟归乡

昔时俱是一儿童,今日相看两秃翁。

旧约对床心自喜,新诗入梦句仍工。

吾衰已觉身如幻,汝老犹疑气吐虹。

南北相望才数舍,何时更卜一尊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枣阳军使刘似之兼枣阳令(其一)

四方男子志,当在壮年时。

民社非轻畀,才猷且小施。

附庸今列邑,大国古称随。

莫谓朝廷远,行看召驿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枣阳军使刘似之兼枣阳令(其二)

去去樯乌远,何时到汉东。

官期应岁腊,客路尚秋风。

大楚风声混,三苗土壤通。

边头有新句,莫惜寄飞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