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闲来

以身观万物,万物理非遥。

马为乘多瘦,龟因灼苦焦。

能言谢鹦鹉,易饱过鹪鹩。

伊洛好烟水,愿同渔与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用自己的身体体验世间万物,万物的道理并不遥远。
马因为承载的人多而变得消瘦,乌龟因受热过度而变得焦躁。
能言善辩的鹦鹉,却无法表达内心的感谢;容易满足的鹪鹩,生活简单却快乐。
伊水和洛水边的风景优美,我希望能像渔夫和樵夫一样在此度过时光。

注释

以身:亲身。
观:观察。
非遥:并不遥远。
马:马匹。
乘:承载。
多:许多人。
瘦:消瘦。
龟:乌龟。
灼:炙烤。
苦:痛苦。
焦:焦躁。
能言:能说会道。
谢:感谢。
鹦鹉:鹦鹉。
易饱:容易满足。
过:超过。
鹩:鹪鹩。
伊洛:伊水和洛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和闲来》,他以观察自然万物的角度,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理解。首句“以身观万物”强调了个人与世界紧密相连,认为通过亲身经历可以洞察世间道理。接下来的两句“马为乘多瘦,龟因灼苦焦”,通过马因频繁使用而消瘦,龟因火烧而痛苦的例子,象征着世间万物都在承受生活的压力和磨砺。

“能言谢鹦鹉,易饱过鹪鹩”一句,将鹦鹉的能言善辩与鹪鹩的简单满足相对比,寓意言语过多并不一定带来幸福,简朴生活反而更易知足。最后两句“伊洛好烟水,愿同渔与樵”,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像渔夫樵夫一样,在伊水洛水之间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体现了邵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和和承制见赠

自度无能处世间,经冬经夏掩柴关。

青云路稳无功上,翠竹丛疏有分闲。

犹许艳花酬素志,更将佳酒发酡颜。

年来老态非常甚,长惧英才未易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相国元老

崇台未经庆,瑞雪下云端。

虽地尽成白,而天不甚寒。

有年丰可待,盈尺润难乾。

畎亩无忘处,追踪击壤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和祖龙图见寄

吾家职分是云山,不见云山不解颜。

游兴亦难拘日阻,梦魂都不到人间。

烟岚欲极无涯乐,轩冕何尝有暂闲。

洛社交朋屡相约,几时曾得略跻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绛守王仲贤郎中

为郎得绛分铜虎,见寄诗中非浪誇。

地土尚传唐草木,山川犹起晋云霞。

园池富有吟供笔,风俗淳无讼到衙。

太守下车民受赐,一心殊不负官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