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蚕

室人筐中无寸缕,一箔秋蚕课诸女。

朝来饲却上马桑,隔簇仍闻竹间雨。

阿容阿璋墨满面,画彻灰城前致语。

上无苍蝇下无鼠,作茧直须如瓮许。

东家追胥守机杼,有桑有税吾犹汝。

官家却少一絇丝,未到打门先自举。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末元初时期农村家庭中养蚕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诗人元好问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家妇女在秋蚕季节的辛勤劳作。

首句“室人筐中无寸缕”,开篇即点明了家庭中的贫困状况,暗示了养蚕的艰难背景。接着,“一箔秋蚕课诸女”则揭示了家庭成员分工合作的情景,强调了女性在养蚕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朝来饲却上马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清晨喂养蚕宝宝的画面,体现了农事的紧迫与细致。

“隔簇仍闻竹间雨”一句,运用了拟声词“闻”,形象地表现了竹林间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清冷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环境对养蚕活动的影响。接下来,“阿容阿璋墨满面,画彻灰城前致语”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对话,展现了养蚕过程中孩子们的辛苦与专注,以及他们对养蚕工作的热情和期待。

“上无苍蝇下无鼠”一句,强调了养蚕环境的干净与安全,突出了养蚕工作的重要性和对细节的严格要求。“作茧直须如瓮许”则表达了对养蚕成果的期待,希望蚕茧能像大瓮一样饱满,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最后,“东家追胥守机杼,有桑有税吾犹汝”两句,通过对比东邻的忙碌与赋税压力,进一步凸显了养蚕家庭的艰辛与自我牺牲精神。“官家却少一絇丝,未到打门先自举”则以讽刺的口吻,批判了官府的苛政,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同情与关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养蚕这一传统农事活动的艰辛与美好,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生存状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溪

南溪酒熟清而醇,北溪梅花发兴新。

前年去年花下醉,今年冷落花应嗔。

梅花娟娟如静女,寂寞甘与荒山邻。

诗人爱花山亦好,幽林穹谷生阳春。

风鬟峨峨一尺云,芳香幽卧如相亲。

山堂夜半北风恶,一点相思愁杀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范宽秦川图

乱山如马争欲前,细路起伏蛇蜿蜒。

秦川之图范宽笔,来从米家书画船。

变化开阖天机全,浓淡覆露清而妍。

云兴霞蔚几千里,著我如在峨眉巅。

西山盘盘天与连,九点尽得齐州烟。

浮云未清白日晚,矫首四顾心茫然。

全秦天地一大物,雷雨澒洞龙头轩。

因山分势合水力,眼底廓廓无齐燕。

我知宽也不办此,渠宁有笔如修椽。

紫髯落落西溪君,长剑倚天冠切云,望之见之不可亲。

元龙未除湖海气,李白岂是蓬蒿人?

爱君恨不识君早,乃今得子胸中秦。

作诗一笑君应闻。

形式: 古风

寄荅溪南诗老辛愿敬之

五年不唤溪南渡,日夕心驰洛西路。

山中今日见君诗,惆怅良辰又相误。

龙蛇大泽变风景,虎豹天门郁烟雾。

丈夫不合把锄犁,青鬓无情忽衰素。

平泉漫作穷愁志,笠泽休题自怜赋。

长安正有五侯鲭,肮脏谁能作楼护?

青灯老屋深蓬蒿,蝙蝠掠面莎鸡号。

剑歌夜半激悲壮,松风万壑翻云涛。

区区墓上曹征西,我知惭愧王东皋。

人生只有一杯酒,螟蛉蜾蠃安能豪。

形式: 古风

西园

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

登山临水袪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

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

荧荧一炬殊可怜,膏血再变为灰烟。

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在靖康前。

当时三山初奏功,三山宫阙云锦重。

璧月琼枝春色里,画阑桂树雨声中。

秋山秋水今犹昔,漠漠荒烟送斜日。

铜人携出露盘来,人生无情泪沾臆。

丽川亭上看年芳,更为清歌尽此觞。

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须作赋拟《阿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