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江渔父

借问钓鱼者,持竿多少年。

眼明汀岛畔,头白子孙前。

棹入花时浪,灯留雨夜船。

越江深见底,谁识此心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请问那钓鱼的人,手持钓竿已有多长时间。
他的眼睛明亮,注视着汀洲和小岛,头发斑白,陪伴在子孙的面前。
他在花开花落的季节划船,夜晚雨中点亮灯火照船。
越过江水深深,江底清晰可见,又有谁能理解他这份坚定的心意。

注释

持竿:拿着钓竿。
多少年:多年时间。
汀岛:水边的小洲。
头白:头发斑白。
子孙:后代子孙。
花时:花开的季节。
浪:波浪。
灯留:点灯照亮。
越江:越过江面。
深见底:清澈见底。
心坚:坚定的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渔夫在越江捕鱼的情景,通过对比渔夫年轻时的英姿与现在头白的形象,展示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同时,诗中还透露出渔父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

“借问钓鱼者,持竿多少年”两句,开篇即设置了对渔夫岁月流逝的反思氛围。"眼明汀岛畔,头白子孙前"则是对比渔父年轻时眼明、现在头发斑白的生动描写,表达出时间对人生的无情剥蚀。

“棹入花时浪,灯留雨夜船”这两句诗笔触细腻,描绘了渔夫在花开之时用篙撑船,在雨夜中点起灯光的场景。"越江深见底,谁识此心坚"则表达了渔父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自信和坚定,即便是在外人难以理解的情况下,他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坚韧不拔。

整首诗通过对渔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同时,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悲凉和无奈,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常常蕴含的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17)

任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诗人。也叫任蕃,或任藩。出身贫寒,步行到京师去考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放浪江湖,吟诗弹琴自娱。于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题诗于壁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正所谓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这篇《宿巾子山禅寺》一诗,由于描写细腻,动静得宜。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后人题诗云;“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其诗集一卷,今存诗十八首

  • 籍贯:江南

相关古诗词

赠济禅师

碧峰秋寺内,禅客已无情。

半顶发根白,一生心地清。

竹房侵月静,石径到门平。

山下尘嚣路,终年誓不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洛阳道

憧憧洛阳道,尘下生青草。

行者岂无家,无人在家老。

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

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

二端立在途,奔走无由了。

形式: 古风

题酒楼壁

此生生在此生先,何事从玄不复玄。

已在淮南鸡犬后,而今便到玉皇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留题阁皂观

花洞门前吠似雷,险声流断俗尘埃。

雨喷山脚毒龙起,月照松梢孤鹤回。

萝幕秋高添碧翠,画帘时捲到楼台。

两坛诗客何年去,去后门关更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