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

憧憧洛阳道,尘下生青草。

行者岂无家,无人在家老。

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

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

二端立在途,奔走无由了。

形式: 古风

翻译

洛阳大道上行人匆匆忙忙,尘土之下新生出青青草。
行路之人难道没有家?只是家中空无一人慢慢变老。
天还没亮鸡就啼叫,怕是赶路太急会错过早朝。
一生的路程眼看就要走完,白日已在车轮下消逝了。
追求财富的人视江海狭窄,追求尊贵的人觉得山岳渺小。
这两条路摆在眼前,奔波忙碌却无法找到尽头。

注释

憧憧:形容行人来往频繁。
尘下:尘土之下。
岂无:难道没有。
在家老:在家慢慢变老。
鸡鸣:鸡叫。
结束:结束行程。
恐不早:恐怕来不及。
百年路:一生的路程。
白日车中晓:白日已在车轮下过去。
江海狭:视江海为狭窄。
山岳小:视山岳为渺小。
二端:两条路。
奔走无由了:无法找到出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人行走在洛阳城外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流转和时间价值的深刻感慨。

"憧憧洛阳道,尘下生青草。" 这两句开篇便描绘出一幅春日洛阳城外的景象,道路上尘土飞扬之中,依然有青草萌发,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命力度的赞美,也隐含着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环境的无奈。

"行者岂无家," 这句话直接点出了旅人的身份和心境,行者本应有自己的家,但在这里,却被描绘成似乎与家无缘的人,这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归属感的渴望。

"无人在家老。" 这一句进一步强化了对家的思念和孤独感,家中无人,只有年迈的父母或亲人,这种情景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凄凉。

"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 这两句通过鸡鸣声告别夜晚,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珍惜和紧迫感,这也是行者面对旅途中种种挑战时所必须有的警觉和行动。

"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 这两句则是从大自然的角度来反映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用“百年”比喻人的一生,用“白日”指代阳光明媚的白天,而“车中晓”则暗示了旅途的匆忙和生活的无常。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追求的一种矛盾心理,既有对物质丰裕的渴望,又有对精神高尚的向往。

"二端立在途,奔走无由了。"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他站在旅途中,内心充满了迷茫和无奈,对于前方的路没有方向,对于自己的奔波也找不到意义,这种感觉让人读之感到一种深深的哀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城外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旅途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古代行者对于家乡、时间、生命价值等多重主题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7)

任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诗人。也叫任蕃,或任藩。出身贫寒,步行到京师去考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放浪江湖,吟诗弹琴自娱。于是就有了游巾子山一段,题诗于壁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正所谓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这篇《宿巾子山禅寺》一诗,由于描写细腻,动静得宜。不胫而走,脍炙人口。后人题诗云;“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其诗集一卷,今存诗十八首

  • 籍贯:江南

相关古诗词

题酒楼壁

此生生在此生先,何事从玄不复玄。

已在淮南鸡犬后,而今便到玉皇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留题阁皂观

花洞门前吠似雷,险声流断俗尘埃。

雨喷山脚毒龙起,月照松梢孤鹤回。

萝幕秋高添碧翠,画帘时捲到楼台。

两坛诗客何年去,去后门关更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湖南闯斋吟

谁人能识白元君,上士由来尽见闻。

避世早空南火宅,植田高种北山云。

鸡能抱卵心常听,蝉到成形壳自分。

学取大罗些子术,免教松下作孤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题游帷观真君殿后

日日祥云瑞气连,侬家应作大神仙。

笔头洒起风雷力,剑下驱驰造化权。

更与戎夷添礼乐,永教胡虏绝烽烟。

列仙功业只如此,直上三清第一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