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回忆东山老

山游兴发特寻君,屐齿筇枝绕四邻。

峰北看云忘世务,涧南听水得天真。

名高寂寞存僧史,林下风流似晋人。

何日枇杷苦笋熟,却游未减去年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兴致勃勃地去山上找你,沿着竹杖和木屐足迹遍访四周邻居。
在山峰北侧欣赏云彩,让我忘却了尘世的琐事;在涧水南边聆听流水,感受到自然的纯真。
你的名声虽高,却因清静孤独只在僧人的记载中留存,你的风雅如同古代晋代人士。
何时才能等到枇杷和苦笋成熟,那时再来游览,定会如去年春天一样美好。

注释

山游:登山游玩。
特寻君:特意寻找你。
屐齿:木屐的齿痕。
筇枝:竹杖。
绕四邻:环绕四周邻居。
峰北:山峰北面。
忘世务:忘记世俗事务。
涧南:涧水南边。
天真:自然的纯真。
名高:名声显赫。
寂寞:清静孤独。
僧史:僧人的记载。
林下风流:山林中的风雅。
何日:何时。
枇杷:一种水果。
苦笋:苦竹的嫩芽。
未减:不减。
去年春:去年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游览时的心境和所见。开头两句“山游兴发特寻君,屐齿筇枝绕四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之情,以及脚下穿越崎岖山路的情景。

接着,“峰北看云忘世务,涧南听水得天真”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在山中忘却尘俗,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山峰之巅,云烟漫卷,让人心旷神怡,忘却了红尘中的烦恼;而溪流潺潺的水声,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赋予的清新与纯净。

“名高寂寞存僧史,林下风流似晋人”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上隐逸之士的怀念,以及山中那种超脱尘世的文人雅致。这里的“名高”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是对历史上的某些隐逸之士的赞美,而“林下风流似晋人”则是在赞叹山中的自然氛围,宛如古代晋人的清雅。

最后,“何日枇杷苦笋熟,却游未减去年春”表达了诗人对季节的期待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里的“枇杷”是指一种水果,即荔枝,而“苦笋熟”则是在描绘等待时机成熟之感;而“却游未减去年春”则表明诗人对于山中游玩的情趣并没有减少,依旧如同去年春天一样。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寄托之地的追求。

收录诗词(125)

杨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越

蓬莱阁面对青山,地上游人半是仙。

渔浦夕阳横挂雨,鉴湖春浪倒垂天。

高城尚锁当时月,故殿空留几处烟。

长爱剡溪堪乘兴,雪中曾棹子猷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永嘉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

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

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甘露寺

沧江万里对朱栏,白鸟群飞去复还。

云捧楼台出天上,风飘钟磬落人间。

银河倒泻分双月,锦水西来转几山。

今古冥冥谁借问,且持玉爵破愁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石桥

金毫五百几龙尊,隐隐香山圣迹存。

方广寺开无俗路,优昙花现有灵根。

一峰突岸临天壁,双涧淙桥透石门。

今日不将心洗尽,更从何处觅真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