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形骸僶俛班行内,骨肉句留俸禄中。

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

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

自是未能归去得,世间谁要白须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身形忙碌在官场之中,骨肉之亲为了俸禄而停留。
无奈世事如攀缘般难以割舍,明知恩爱情深最终也是空。
草堂长久地关闭在庐山之下,竹院新离别于洛水之东。
只是自己未能归隐山林,世间又有谁需要一位白发老翁呢?

注释

形骸:指人的形体、身体。
僶俛:形容忙碌,低着头努力的样子。
班行:指官场的行列或等级。
骨肉:比喻亲人。
句留:停留,这里指为了生计而留在官场。
俸禄:古代官员的薪水。
攀缘:比喻因世事牵绊而不能自拔。
恩爱:深厚的感情,这里指亲情和人情。
庐山:中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常被文人墨客视为隐居之地。
竹院:可能是诗人的居所,也可能象征清静的生活。
洛水:中国河南省的一条河流,古时文化繁荣之地。
白须翁:白发老翁,代指年老的诗人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所作,名为《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无奈和感慨。

首句“形骸僶俛班行内,骨肉句留俸禄中”描绘了一种颓废、衰老的境象,“形骸”指的是枯槁的树木,而“骨肉”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里的“班行”和“俸禄”都是对过往生活的写照,透露出一种无法挽回的失落感。

接着,“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境遇的无奈与哀愁。攀缘随手长,形象地描绘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力回天之感,而“恩爱到头空”则是对曾经美好情感的消逝表示了深深的遗憾。

再看下半首:“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这里,“草堂久闭庐山下”表现出诗人对于旧居的怀念,那座曾经的草堂如今已经关闭,而“竹院新抛洛水东”则是对现居环境的一种描述,通过对比强化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最后,“自是未能归去得,世间谁要白须翁。”诗人坦言自己无法回到过去,也无力改变现状,而“世间谁要白须翁”则是一种自嘲和无奈,表明在这个世界上,谁会在乎一个老年的人的感慨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旧隐与新居,抒发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无法挽回失去之物的无奈。白居易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将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不禁沉思于时间流逝与生命的短暂之间的关系。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忆梦得

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

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

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忆微之

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

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三年隔阔音尘断,两地飘零气味同。

又被新年劝相忆,柳条黄软欲春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无长物

莫讶家居窄,无嫌活计贫。

只缘无长物,始得作闲人。

青竹单床簟,乌纱独幅巾。

其馀皆称是,亦足奉吾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无梦

老眼花前闇,春衣雨后寒。

旧诗多忘却,新酒且尝看。

拙定于身稳,慵应趁伴难。

渐销名利想,无梦到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