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严陵钓台

山色四时碧,溪声七里清。

严陵爱此景,下视汉公卿。

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

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山色四季常青翠,溪流七里水清澈。
严光酷爱这美景,看淡了朝中高官显爵。
月亮初升时垂钓,微风轻拂歌声扬。
应怜惜那渭水边的老翁,正为国家筹划军事良策。

注释

山色:山的颜色,这里指青山。
四时:四季。
碧:青绿色,形容山色美丽。
溪声:溪流的声音。
七里:泛指溪流很长。
清:清澈。
严陵:严光,东汉隐士,后常用来代指隐居的高士。
爱:喜爱。
此景:这样的景色。
下视:看不起,此处指不看重。
汉公卿:汉朝的公卿,泛指高官。
垂钓:钓鱼。
月:月亮。
初上:刚刚升起。
放歌:放声歌唱。
风正轻:风很柔和。
应怜:应当怜悯,同情。
渭滨叟:渭水边的老翁,这里特指姜太公吕尚,他曾垂钓于渭水之滨。
匡国:匡扶国家。
正论兵:正在讨论或筹划军事策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的画面。山色在四季中常保碧绿,溪水清澈可闻七里之远,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严陵之地因爱此景致,而下视汉公卿,可见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一句,则是诗人在月亮初升、微风习习中垂钩钓鱼,同时也放声高声歌唱,享受着这种闲适自得的生活。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色,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而最后两句"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则是诗人对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政治家或军事家的回忆与赞赏。他们或在渭水之滨(如陶渊明),或在匡地(如关羽)坚守自己的理念和原则,讨论国是,筹划兵略。

整首诗通过山色、溪声、钓鱼放歌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怀。诗中既有静谧的生活情趣,也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思考与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86)

王贞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字:有道(875—958)
  • 号:灵溪
  • 籍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
  • 生卒年:895

相关古诗词

赠刘凝评事

棘寺官初罢,梁园静掩扉。

春深颜子巷,花映老莱衣。

谈史曾无滞,攻书已造微。

即膺新宠命,称庆向庭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拟塞外征行

寇骑满鸡田,都护欲临边。

青泥方绝漠,怀剑始辞燕。

旌旗挂龙虎,壮士募鹰鹯。

长城威十万,高岭奋三千。

行行向马邑,去去指祁连。

鼓声遥赤塞,兵气远冲天。

对阵云初上,临城月始悬。

风惊烽易灭,沙暗马难前。

恩重恒思报,劳心屡损年。

微功一可立,身轻不自怜。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芦苇

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

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

惊蛙跳得过,斗雀袅如无。

未织巴篱护,几抬邛竹扶。

惹烟轻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赏不孤。

穿花思钓叟,吹叶少羌雏。

寒色暮天映,秋声远籁俱。

朗吟应有趣,潇洒十馀株。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书陶潜醉石

片石陶真性,非为曲糵昏。

争如累月醉,不笑独醒人。

积叠莓苔色,交加薜荔根。

至今重九日,犹待白衣魂。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