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

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

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

惊蛙跳得过,斗雀袅如无。

未织巴篱护,几抬邛竹扶。

惹烟轻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赏不孤。

穿花思钓叟,吹叶少羌雏。

寒色暮天映,秋声远籁俱。

朗吟应有趣,潇洒十馀株。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翻译

高尚之人向往着江湖生活,在湖畔的庭院中种植了芦苇。
清风时常造访,翠绿的竹子在此情此景中显得别有风情。
幼嫩的芦苇喜爱稀薄的日光,稀疏时又担心粗大的雨点。
受惊的青蛙轻易就能跳过,而争斗的小鸟则轻盈得仿佛不存在。
还未编织篱笆来保护它们,几次想用邛竹来支撑扶持。
轻柔的柳丝似乎在撩拨烟雾,芦苇轻轻沾水如同在清洗蒲草。
灌溉时对它们特别上心,弹琴饮酒之乐也从不孤单。
穿过花丛会想起钓鱼的老翁,吹动叶子却少了模仿鸟叫的童子。
寒意在傍晚的天空中映照,秋天的声音与远处的自然声响共鸣。
高声吟诵应有无穷趣味,这十多株芦苇显得格外潇洒。

注释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江湖:指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
庭植芦:在庭院中种植芦苇。
清风:清爽的风。
绿竹:绿色的竹子,常象征高洁。
兴何殊:情趣有何不同。
嫩喜:幼嫩的芦苇喜欢。
日光薄:稀薄的日光。
疏忧:稀疏时担忧。
雨点粗:大雨点。
惊蛙:受惊吓的青蛙。
跳得过:轻易跳跃。
斗雀:争斗的小鸟。
袅如无:轻盈得像不存在一样。
巴篱:篱笆。
护:保护。
邛竹扶:用邛竹支撑。
惹烟:似在挑逗烟雾。
轻弱柳:轻柔的柳枝。
蘸水:轻轻触碰水面。
漱清蒲:清洗蒲草。
溉灌:灌溉。
情偏重:特别重视。
琴樽:弹琴饮酒,代表文人雅趣。
赏不孤:享受不孤单。
穿花:穿越花丛。
思钓叟:想起钓鱼的人。
吹叶:吹动树叶。
少羌雏:缺少模仿鸟叫的孩子,羌雏指能学人语的鸟。
寒色:寒冷的色调。
暮天映:在傍晚的天空中映照。
秋声:秋天的声音。
远籁俱:远处的各种声音汇聚。
朗吟:高声吟诵。
应有趣:应该很有趣味。
潇洒:自由不羁,风度优雅。
十馀株:十多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士在江湖边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情怀。

"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两句,表达了诗人居住在一片宁静的江湖之滨,那里的生活悠然自得,可以种植芦苇。接下来的"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则描绘了这里的自然环境,每当清风拂面,绿竹轻摇,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中间部分"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惊蛙跳得过,斗雀袅如无"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变化的观察和感受。阳光透过芦苇带来的温暖,以及细雨滴落的节奏,都让诗人感到愉悦。甚至连蛙声和鸟鸣也成为了他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未织巴篱护,几抬邛竹扶。惹烟轻弱柳,蘸水漱清蒲"则表明诗人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他没有修筑坚固的围栏,只是偶尔扶起倾倒的竹子;而那随风摇曳的弱柳,也让他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溉灌情偏重,琴樽赏不孤。穿花思钓叟,吹叶少羌雏"这几句,透露了诗人对音乐和友情的珍视。他用水浇灌心中的愁绪,用琴声来抚慰孤独的心灵;而在花间漫步时,他会想起旧友,那些美好的记忆如同细雨般涤荡心田。

最后,"寒色暮天映,秋声远籁俱。朗吟应有趣,潇洒十馀株"写出了诗人在秋日黄昏时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领悟。他在空旷的景致中朗读诗书,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宛如他所居住的这片芦苇丛中一般,让人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恬淡与快乐。

收录诗词(86)

王贞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字:有道(875—958)
  • 号:灵溪
  • 籍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
  • 生卒年:895

相关古诗词

书陶潜醉石

片石陶真性,非为曲糵昏。

争如累月醉,不笑独醒人。

积叠莓苔色,交加薜荔根。

至今重九日,犹待白衣魂。

形式: 五言律诗

长安道

晓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梯航万国来,争先贡金帛。

不问贤与愚,但论官与职。

如何贫书生,只献安边策。

形式: 乐府曲辞

田舍曲

古今利名路,只在侬门前。

至老不离家,一生常晏眠。

牛羊晚自归,儿童戏野田。

岂思封侯贵,唯只待丰年。

征赋岂辞苦,但愿时官贤。

时官苟贪浊,田舍生忧煎。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洛阳道

喧喧洛阳路,奔走争先步。

唯恐著鞭迟,谁能更回顾。

覆车虽在前,润屋何曾惧。

贤哉只二疏,东门挂冠去。

形式: 古风